浅谈中国汉字文化.doc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doc

ID:56760068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7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doc_第1页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汉字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则是其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化发展及流传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汉字文化有了更多地了解,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它的特点和特殊用法。一、假借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表示某个意义,历经几千年不变,如山、水、牛、羊、日、月、人等基本词汇。还有一些词在使用的过程中从它的本义出发,不断地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如“走”,它的本义是跑,引申出了后代的“行走”义;“朝”的本义是早晨,因为早晨是君臣上朝的时间,上朝时臣子要拜君,故引申出了“朝廷”、“朝代”、“朝

2、向”、“朝拜”等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本稳定的词汇,加上变化不大的语法形式,才形成了汉语的稳定性,我们今天还能读得懂几千前的古代文献。这些字的形、音、义尽管有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很大),但基本上还是三位一体,相伴着走到了今天。汉语中也有这么一些字,在后代的文献中所表示的意义与它原本表示的意义毫不相干,既非本义也非引申义,也就是说它所记录的是意义上与它毫无关系的另外一个词;如果要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它的读音与所记录的那一个词相同或相近。这时候这些字仅仅起了一个记音的作用,成了一个记音符号。譬如,《史记·项羽本纪》: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本是跳蚤义,它没有引申义,可在这里表示的显然不是它的本义,它所记录的是与它读音相同的另一个词“早”的意义。这就是汉字中的假借现象。汉字里的假借可以分为本有其字的假借和本无其字的假借两种情况。所谓的本有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里已经有这一个字,使用者却不去用,而要用与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外一个字,如上面举的例子,就是有“早”不用,而用了一个“蚤”字。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为通假。凡是读音相同或相近都可能造成通假。造字方法“六书”之一“假借”时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是说,语言中产生了某一个词

4、,但在目前已有的文字中还没有造出记录该词的字,(因为随着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概念往往先于文字产生)于是从现成的文字当中挑选一个与要记录的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用来替代的字也同样只是起了一个记音作用,与它原先的意义也同样是完全不相干了。这种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一经借用以后,它原有的意义(本义)有这么三种情况:第一、消失,或一般不为后人所知。第二、被另造新字来表示,多为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偏旁。第三、借义与本义并行。汉字的假借很好地抑制了汉字自身的无限膨胀,是汉字自我调节的结果。可以想象,如果每出现一个新概念就要

5、给它造一个字,汉字将会造不胜造,这个符号系统将会更加臃肿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假借的作用是积极的。二、谐音关于谐音,可以说对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影响巨大,如若没有谐音,诗歌定会黯然失色许多。在谐音的诗歌中,又以爱情诗歌居多。对于有关于爱情的诗歌,很多时候都会以谐音代替。由于古代的男女还不是那么开放,而其中却又不乏忠情的痴男怨女,很多时候只能寄情于诗歌,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美好的愿望,营造了美好的意境。例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怜子情如水)。无不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与对伊人的思念与美好想象,可以说将

6、自己的满腔思念都倾诉的淋漓尽致,更诉出了自己内心无尽悲苦。而谐音那种似有还无、隐约的朦胧美更是撩拨人的心弦,更能激起人们的美好想象。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因

7、此汉字中的谐音现象是汉字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文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意象意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多,影响不大,但是在诗歌中却被广泛使用。意象就是作为一个本物,在诗歌中或文章中会被赋予特定的意义,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提到月就会想到思乡怀人,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提到菊就会想到清高的人格以及隐逸的生活,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提到梅花就会想到坚忍的性格,如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提到松就会想到孤单坚强,不畏逆境,如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象作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8、可以说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鉴赏古代诗词、了解诗人生平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依据。四、避讳最后来谈一下避讳,这可以说这是汉字文化中不那么光彩的一篇。古代的帝王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崇高,一般不许自己的名字甚至姓被别人用,所以一到改朝换代,很多人就都要改自己的姓,以防与皇帝的姓名犯冲,惹来杀身之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