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

ID:56767000

大小:136.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7-08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_第1页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_第2页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_第3页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_第4页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程颐形上学与功夫论及易学诠释进路的儒学建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論程頤形上學與功夫論及易學詮釋進路的儒學建構本文為作者參加「第一屆世界弘明哲學大會」而作,大會地點: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嘉彌尼德大學,大會時間:2004年7月22~25日。世界弘明哲學與宗教研究院主辦。本文已發表於2004年10月,《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65期  頁109至136。TheconstructionoftheConfucianismbyCheng-YithroughtheapproachofthemetaphysicsandpracticaltheoryandtheI-Gingstudy摘要:本文之作,以呈現程頤形上思想與功夫理論的義理格局為寫作重點,並及於程頤易

2、學著作的理論意義之說明。在形上學義理方面,作者首先兩分本體論問題與存有論問題以為討論的不同進路。程頤以天命說性,以性為善,論說性善論的本體論,此義自是程頤繼承於孔孟庸易之一貫論述。程頤以氣稟說惡之來源,此說爲儒學解決性善論的理論與現象割離之困境的方式,與張載之創作方向一致,實為儒學言說善惡問題的重要建樹。程頤最具創造力的建構是分析道德主體的存有論架構,他的以善予心、以惡予情予欲予意予氣諸說,保住心概念之本善之定義,從而得以繼續要求於主體的向善實踐的動力,此說在定義上雖有勉強,但是保住向善實踐的心的主宰義,確實符合儒家立場的理論需求。更基於此,程頤發展於仁性愛情說的存有論思

3、想,則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儒學貢獻。在功夫理論方面,程頤以主敬說說本體功夫,是為一徹上徹下的本體功夫理論,義理完整。又以對格物致知說的詮釋,提出一套重視客觀環境條件的知識性掌握的學習目標以及主體心意志貫徹的下學上達功夫理論,實為兼具現實與理想的更為完整的功夫理論。最後,程頤以心性天理性命為一事之說,完成他的總收本體功夫的融貫義理,顯示了他的理論已甄圓滿的境界。程頤注易,重視《周易》經文作為君子修養成聖的詮釋意義,爲儒學義理易一路撰寫了解義之經典之作,並已事實上完全注入他的形上學與功夫論之理論中,貢獻宏大。程頤另涉及理論議題眾多,本文尚討論關於境界哲學相關問題,以及氣化宇宙論的

4、若干意見,以及涉及歷史哲學命定論思想的部分。關鍵辭:形上學、本體論、存有論、功夫論、易程傳、主敬、格物致知、大綱:一、前言二、本文分析架構的方法論說明三、形上學的建構  三之一、性善本體的存有論建構  三之二、氣秉之惡的存有論建構  三之三、仁義禮知概念的存有論建構  三之四、中和說的存有論與功夫論建構一、功夫理論的建構  四之一、以主敬說本體功夫  四之二、以格物致知說下學上達功夫  四之三、以盡心知性知天、窮理盡性至命說本體功夫二、易學進路的儒學建構三、其它哲學問題六之一、境界哲學的論述  六之二、氣化宇宙論的若干觀點  六之三、歷史哲學的命定論論述四、結論一、前言 

5、 程頤論學,下開朱熹一大體系,右承程顥一特殊型態,其學思之特點為何,是本文所要處理的問題,本文之論述將針對兩大主要哲學問題及其它若干旁支議題進行論述,兩大主要哲學問題,亦為作者認為即是程頤學思之重點問題,即其有重要創造性觀點之問題,其一為形上學的本體論或存有論問題,另一為功夫哲學的本體功夫及下學上達功夫之學的問題,旁支問題為程頤對境界哲學的零星論述、對氣化宇宙論的若干意見,以及對於命定論的知識態度等。此外,程頤尚且是北宋一朝最重要的儒門易學家,其巨著《易程傳》在哲學史上的儒門易學史之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實際上,作為儒門易學的《易程傳》,僅做了經文、彖、大小象的疏解,未及繫辭

6、、文言、雜、說、序等傳之論疏,其中表現註解經文的哲理根據的思想發揮,就是他的形上思想及功夫理論二路,而這就應已攝入本文之所論中矣,本文亦將就程頤藉《易程傳》中的易學進路之儒學建構進行說明。  本文所欲探究的形上學及功夫論的兩大主題,是作者認為程頤哲學在儒學史上具有創造性貢獻的兩大論述主題,它們的知識義涵為何?這是作者要處理的重點。作者既不採取勞思光先生批評形上學思路的態度關於勞思光先生對於宋明儒學的詮釋意見,以及作者對於勞先生意見的個人看法,請參見作者的論文:杜保瑞,2003年1月,<對勞思光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世界中國哲學學報》第七期 頁55至105。,而

7、願為發掘其形上思路在他的理論體系裏的作用功效,作者也不順著牟宗三先生給予別子為宗的詮釋角度關於牟宗三先生論述儒學的詮釋意見,以及作者對牟先生意見的看法,作者皆有專文討論,參見:杜保瑞,2001年4月,<對牟宗三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哲學雜誌第三十四期》頁120-143。 ,而要認定程頤的思路也是孟學的繼承。這就是一種“廣開儒學義理的理論面向、承認一切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價值、最後並不堅持儒家所說一定是最終的完備性真理、只為呈現他們的思路歷程而已”的工作態度,因此本文中作者將直接進行程頤形上學及功夫理論哲學論述的知識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