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

ID:56772036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8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实验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1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练习一、实验目的1.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及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2.学习识别各种类型的元件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及函数发生器的使用练习(1)将示波器电源接通,调节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扫描线,熟悉“灰度”、“聚焦”、“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及“幅度衰减”等旋钮的作用。(2)检查示波器标准信号示波器本身有1kHz/2V的标准方波输出信号,用于检查示波器的工作状态。讲CH1通道输入探头接至校准信号的输出端子上。(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4)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

2、的幅值(5)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频率2.交流毫伏表的使用(1)调节函数发生器,是输出1kHz、1V左右的正弦电压信号,输入给示波器,分别调出几个完整波形。(2)用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正弦电压输出。3.数字万用表的使用练习(1)测量直流电压1)将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VΩ℃插孔。2)将功能开关置于V量程范围,并将测试表笔连接到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使之为下列数值:1.25V,2.95V,4.55V,14.8V.测量时要注意稳压电源输出端及数字万用表的正、负极性正确配合。(2)测量直流电流1)讲数字万用表黑表笔插入COM插孔,取决于待测的电流,红表笔

3、插入A,mA或μA插孔。2)将数字万用表旋转开关转到A,mA或μA,侧电流值。4.测试二极管和晶体管用模拟万用表或数字万用表辨别二极管的阳极、阴极及其好坏;辨别晶体管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管子的类型及其好坏。三、实验结果1.(1)模拟示波器:先调亮度旋钮到亮度适当,再调节聚焦旋钮到最清晰(在已有扫描线时)数字示波器:打开菜单,选择屏幕亮度,对比度,调节到合适。显示时可选择平均,使波形清晰(但可能缺少细节,根据要求选择).(2)包含直流成分:该档选Y轴接地,调节Y位置,到中央位置或上、下标线位置(根据信号极性),Y选择“直流”,调节Y增益,使信号在屏幕内,

4、注意:模拟示波器,Y增益微调要在“关”位置,否则读数不准确。只看交流成分,Y轴选“交流”,看到波形后,调节Y增益,到幅度适中,调节Y位置旋钮,使波形的参考点,置于标线上,读取测量点(3)调节“X”轴时间,使波形完整显示1-3个波形,调节“X”位置,使要测量的波形前沿参考点对准标线,按标线读取后沿数值(对照“X”旋钮刻度)(模拟示波器“X”增益微调关闭)(4)调整触发方式(根据信号情况,选择前沿,后沿,电视场、电视行,电源,外触发等)。再调整触发电平,使波形稳定。2.需要调节扫描频率,到适当位置就稳定下来3.正弦波电压和非正弦波电压都可以测,但测得交流电压

5、的有效值。不可以测直流电压,如果接在直流电压两端,则输出0V.交流毫伏表测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或者说是一个电压交流分量的有效值。一个电压的直流分量对交流毫伏表不起作用。.4.选择的量程是10的倍数的(如1V、10V、100V等)读数的时候看上圈的刻度,选择的量程是3的倍数的(如3V、30V、300V等)读数的时候看下圈的刻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利用测量换算公式的时候能够计算方便,减小误差四、注意事项1.使用示波器时,要把一些特定的按钮调到标准位置。2.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电阻时,一定不能带电测量,这时电路中应切断所有电源,待阻值测量完成后,应及时将万

6、用表旋钮转回OFF档,以避免损坏万用表五、实验小结要学会熟练地操作示波器,且在调示波器的时候应该要细心还有耐心,要学会如何从示波器上较为精准地得到想要的数据。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在使用时都要注意自己选择的放大倍数和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