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

ID:56791724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11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_第1页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_第2页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_第3页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_第4页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疫情之下学校教育的反思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疫情之下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孙贵凤(山东省禹城市伦镇太合庄小学)庚子新春,一场由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从武汉蔓延开来,影响着全国。自此,全国的教育也进入了纯网络时代。教师每天在家长群里督促学生上网络直播课,隔着屏幕给学生答疑解惑,还要求学生发送学习的图片、视频——美其名曰“打卡”——以期弥补长假造成的巨大损失。我现在不想讨论“打卡”学习的利弊,因为疫情之下,老师对学生伸手够不着,有劲使不上,能起的作用实在受限,隔空喊话的效果究竟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想说的是疫情之下的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了许多功用,扑面而来的网络教学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冲击着我们的习惯,让我们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又不得不

2、勉为其难疲于应对。我们每天积极地推送学案、布置作业、订正作业,微信图标上的信息提示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班级群里家长回复的“收到”字样、作业图片、学习视频等经久不停,家长和老师借着一部手机紧密相连默契配合,凝成一股劲,产生的效果让人感动、振奋——但是,说句实话,师者的心是虚的,老师仿佛成了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人,突然之间会觉得自己做得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绑架学生的绳索,裹挟了学生的自由,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当然,我不是否定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老师们的辛劳,只是担心辛劳和功劳不一定能成正比。一场疫情,是偶然,可也藏着必然,正如哲学中所言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存在着相互依存

3、的关系: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人们智慧的做法是通过偶然认识必然,抓住机遇,利用必然。那么,这场偶然的疫情中昭示着哪些必然呢?疫情之下,学校教育当有怎样的反思呢?这场看似偶然的疫情,从发生、蔓延,到全面抗“疫”战、“宅家即爱国”等现象,反推着我们去思考。有人说:这场疫情过后,将改变中国人的20种意识——这20种意识涉及行为习惯、理财方式、生存理念、择业方向、道德标准、家国观念等方面。作为一名教教育工作者,我的思想也在经历着最长寒假的不断洗礼,对于学校教育,权作如下反思。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学校教育不同于网络教学

4、,是网络教学不能替代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是“教育”,后者是“教学”。教育的范畴更大,它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和以涵养品德为主的“育人”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育人”的作用应当更为重要。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深入思考,认真落实。一场疫情,造就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也照出了许多卑鄙可耻的小人。我们礼赞英雄,痛恨小人;我们需要英雄,害怕小人。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不一定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成为小人,却一定是因为他丧失了正直的品性。学校教育,关连着每个人成长中十几年的黄金岁月,俢塑着人的品格,锻造着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德

5、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的必须。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学校教育中要把这些理念变成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立德有根、德化有果。授人以渔,指导学习一场疫情,把学校教育中“知识层面”的内容转接到网络上,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如此丰富多样,老师再也不是学生得到知识的唯一出口。曾几何时,我们还把手机视作洪水猛兽,试图斩断学生对它的一切念想;疫情之下,风靡全国的网络教学在一夜之间给手机平了反,如今手机名正

6、言顺地成了学生必备的学习神器。我们姑且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玩转手机的天赋,无需培训,无师自通;但是,我们怎么就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具备利用手机的素质,无需监管,有效学习呢?我们该记得,几个星期之前,我们还大声疾呼“网瘾如毒瘾,不可不防”;可如今,一场疫情,就这样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忽略了一切担心:我们究竟是相信了孩子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具备抗“毒”能力,还是相信了我们自己捂上耳朵就可以盗铃成功?真是细思极恐!可是事实没有留给我们恐惧的时间和空间,好在我们还可以反思: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方面,是不是应该变变方法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去我们是教给学生知识,以后我们当教会

7、学生学习。多些引导,少些指教;多些思想,少些说教;多些放手,少些管教。用疏通代替禁止,用态度瞄准高度,用方法指导实践。和学生一起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先进手段,运用最新理念,学会高效学习。培养兴趣,规划生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的最大效能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一生的志趣。学校教育,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高尚兴趣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题海战术肯定是不能培养的,那样只能制造出一种模式下的做题机器;一场疫情,改变了“机器”的环境,没有了固有模式的监管,“机器”失去了动力,恐怕连做题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