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ID:5679178

大小:38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22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1页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2页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3页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4页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地理位置某市位于某省东北部,某江中下游,东经116o41′~117o28′,北纬27o51′~28o38′。地理位置优越,东联江、浙、沪,南襟闽和珠江三角洲,为华东内地衔接沿海的要冲,史称“六省通衢”。某市交通极为便利,地处浙×、皖×和鹰厦三条铁路交汇之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以城区为中心,不仅有连接邻近各县、市的线路,而且又是本省通往闽、浙、皖省际公路的重要叉口。水运以某江为主,常年可航机帆船,上溯上饶、玉山,下抵鄱阳湖。拟建工程位于某市城市西湖西南侧,东靠某河,西连规划7号路,南依

2、规划中的38号路,北邻平湖。厂址位于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远离城市居民生活区,目前周围为农田,地势相对较低,利于生活污水的集中。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4.2自然环境4.2.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某市区及其周围地区地形以低缓丘陵及河谷平原为主,基本上属低丘岗地带,某江横贯东西。南部多山,北部丘陵,中部某江两岸缓坡丘陵。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南部最高点为浪港山,海拔高度为1541米;最低点为某江河谷,海拔高程为30米左右。城区用地高度多在海拔30米以上,沿江及沟渠约为海拔22米左右,城市建成区坡度一般不超过10%。某市全市范围内的构造属南岭

3、淮地边缘的某江凹陷带,大体上为一平缓的向斜构造,出露地层不全,从老到新有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生代三叠――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某市区周围大部分属某江Ⅱ级剥蚀层堆积阶地,基岩主要为第三纪砖红色、紫红色中细粒砂岩,地基土为第四纪冲积层、坡积层以及红砂岩,承压力一般为20~50吨/平方米。土壤多偏酸性。低丘岗地以红壤为主,耕作土以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沙壤较多。市区地下水不发育,仅个别红砂岩有裂隙水,但水量不大。孔隙水埋深0.3~0.5米,主要出现于粘性土、砂和卵石中,含水层接近地表,由大气降水及地表积水和河水补给。4.2.2地震市

4、区内未见较大的区域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较单位,区域构造较稳定。查阅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工程区地震烈度小于VI度,无特殊设防要求。4.2.3气象4-9某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0C,冬天较冷,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40C,多年平均气温18.10C。多年平均降雨量1839.1mm,最大年降水量2736.2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1.2天,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7天,最大场次降水量599.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1640.1mm,最大年蒸发量1935.6mm,最小年蒸发量1318.7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小相对湿度7%。多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16.7m/s,常年及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868.5小时。年无霜期264天。4.2.4河流水文某市位于鄱阳湖流域某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为某江及其支流某河、白塔河等。某江发源于浙×边境的怀玉山仙霞岑,自贵溪流口镇流入鹰潭从余江锦江镇出境,东西向贯穿全市。某江鹰潭段全长32.5公里,江流丰沛,水势平缓,流域面积12211平方千米,河床宽250~600米,洪水深1

6、1~15米,枯水深1.5~5米,最大流量1.22万m3/s,最小流量9.12m3/s,年平均流量390.2m3/s,平均流速0.6~0.7m/s,历史最大洪水位34.26米,常年洪水位27.77米,最低水位16.17米。某江水源丰富,是某市区生活、生产、航运及水产养殖重要资源。现有2个货运、客运码头、12个集中取水点,江面架有公路桥两座,铁路桥一座,沿江两岸为居民工厂密集区。某江与鹰潭地区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某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某市和贵溪市的饮水源地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地,也是接纳全市工业废水、

7、生活污水的主要水体。某河发源于贵溪应天山,属某江支流,全长25公里,河宽30~60米,正常水位2~3米。河床比降2.3%,为中粗砂,夹少量卵石。流量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洪水为490m3/s,枯水季节为0.1~0.5m3/s。一般在每年7月至9月降水少时出现旱情,在每年4月至7月降水量大时出现涝情。1976年在河中游修建了“双港口浮沉坝”后,防止了旱涝灾害,确保了两岸的粮食丰收。现某河是某市城市生活污水主要的受纳水体。某市区内,湖泊水塘众多,主要有:东湖:因位于市区东面而得名。系1957年建成,湖塘面积为138万平方米,总蓄水量约70万立方

8、米,原以养鱼为主,现已成为接纳老城区东片城市生活污水的天然氧化塘。污水经此湖稍作自然净化后,排入某江。因其距城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仅1000米左右,使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了影响。西湖:因位于市区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