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

ID:56793056

大小:821.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7-12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_第1页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_第2页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_第3页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_第4页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用级羟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0t/a医用级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工段设计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刘鹏指导教师王辛龙、杨林学号1143084029组员黄炎彬、吴贺轩、祁奥新、杨鹏飞、刘冬霞、彭国赓目录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1、设计依据1.1.1、设计任务书1.1.2、技术资料(文献、调查报告等)1.1.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1.2、市场预测与分析1.2.1、产品市场情况分析1.2.2、产品的价格趋势分析1.2.3、产品代替产品分析1.2.4、产品风险分析1.3、产品方案1.3.1、产品名称和性质1.3.2、产品的质量规格1.3.3、产

2、品规模1.3.4、产品包装方式1.4、原料中间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1.4.1、原料、辅助原料的主要技术规格1.4.2、中间产品及成品的主要技术规格1.5、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1.5.1、生产方法1.5.2、主要反应方程1.5.3、工艺流程1.5.4工艺方案1.6、工艺计算1.6.1、物料衡算1.6.2、热量衡算1.7、车间平面布置1.7.1、水电安装要求1.7.2、平面布置要求1.8、产品总体性能与同类产品比较1.9、三废问题及处理第二篇关键设备选型和相关计算2.1、设备计算及选型2.2、管道计算2.3、设备一览表第三篇附录

3、3.1、PID管道仪表流程图3.2、PFD流程图3.3、车间布置图3.4、物料、热量平衡图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1设计依据1.1.1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基本数据1、生产规模:100t/a医用级羟基磷灰石粉体2、年操作日:300天,两班制间歇生产。3、基本原料硝酸钙溶液:25%氨水:17%磷酸氢二铵溶液:20%(二)反应工艺参数(1)反应液固比:20:1反应时间:3小时料浆比重:1.09反应温度:85℃中和pH: 10.0(2)分离反应料浆经沉降后(沉降分离时间:8hr,稠浆比重:1.21),采用离心机分离,分离后所得固相即

4、为医用级羟基磷灰石粉体半成品,含湿量为35%。(3)中和,分离过程均不考虑机械损失,同时中和过程不考虑水分的蒸发。1.1.2技术资料文献资料《羟基磷灰石材料制备的研究概况》韩姗姗,何 文,闫顺璞,周伟家,韩秀秀,孙夏囡,田修营,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第23卷 第4期2009年  11月1004-4280(2009)04-0004-05摘要:羟基磷灰石(HAP)因其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材料,在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领域受到人们密切关注。本文主要从HAP粉体材料及陶瓷材料的合成方面

5、对HAP生物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不同的合成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根据不同实验条件来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制备及发展前景》于方丽周永强张卫珂马景云,陶瓷,2006.N0.2,摘要: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较好的生物陶瓷材料。笔者论述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陶瓷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重点研究综合性能优越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发展前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工艺优化》王 扬, 王宇明, 李海东,长春

6、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2期167421374(2009)0220137205摘 要:以Ca(OH)2和H3PO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2HA);讨论了H3PO4的滴加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的pH值、搅拌强度,以及干燥方法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X2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在搅拌强度为2000r/min反应10h,并结合冷冻干燥,可得到结晶尺寸小、纯度和分散性较好的纳米

7、羟基磷灰石粒子。《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资文华,孙俊赛,陈庆华,郭旭侠,丑修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3-版)第28卷第4期1007—855X(2003)04—0023—04摘要:简要介绍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综合论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最新制备方法、原理及算工艺过程,同时,指出了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几种新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1.1.3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1.1.3.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华人民共

8、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3)《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年版)及有关专业国家标准;1.1.3.2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合理安排建设周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和投资。(2)严格遵循现行消防、安全、卫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