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

ID:56798377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7-12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梁隧道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编制依据与范围1.1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JTJ001-97)(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0)本单位类似项目施工管理经验。(11)设计院技术交

2、底及业主的相关要求。1.2编制范围该专项方案适用是大梁隧道黄土段V级围岩施工。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大梁隧道桩号左洞起讫桩号为ZK50+895~ZK52+714,全长1819m,为长隧道,起点设计高程1023m,终点设计高程1039m,隧道底板最大埋深144m;右洞起讫桩号为YK50+505~YK+52+606,全长2101m,为长隧道,起点设计高程1016m,终点设计高程1040m。本标段隧道内路面纵坡为1%的上坡,路面横坡2%。标段包括正洞洞门,洞身开挖、支护、衬砌,相关附属工程:人行横洞道三条,总长377.2m、车行横洞道两条,总长241.

3、2m、1个配电洞室、4个紧急停车带。2.2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车速:100km/h;3)隧道型式:双向四车道;4)路基宽度:26m;5)设计荷载:公路-I级;6)设计基准期:100年7)地震基本烈度:Ⅵ度8)隧道建筑限界:位置限界净宽净高一般地段隧道10.25m5.00m紧急停车带13m5.00m人行横通道2m2.5m车行横通道4.5m5m9)隧道防水等级要求:位置防水等级防水要求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8变电所洞室防水等级一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12车行、人行横洞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混

4、凝土抗渗等级为S8泄水洞防水等级四级2.2主要地质情况2.2.1地形地貌隧址区为高阶地区梁峁~沟壑地貌,海拔高度1025~1172米。峁顶为平缓圆状,梁窄沟深,地形破碎,冲沟发育,形态多呈“鸡爪”状,地表植被不发育。隧道小桩号段为上部为黄土缓坡,下部基岩出露,坡度在22-38度。大桩号段出口斜坡为土质边坡,坡度约35-51度,坡度相对较陡。2.2.2地层及岩性隧道穿越地层主要由老至新依次有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砂岩、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Q2eo1)、中更新统冲洪积(Q2a1+p1)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上更新统黄土(Q3eo1)。2.2.3地质

5、构造经勘察大梁隧道隧址处于鄂尔多斯地块东部,中生代以来,该区一直处于相对稳定和震荡性升降状态,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块区。在中生代时期属陕甘宁盆地的一部分。区内地层平缓,褶皱、断层不发育,现代地貌属黄土高原和沙漠过渡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新世以来本区构造运动以面壮掀斜隆起为特性,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上升。本区地层产壮较为平缓,向西北微倾,地层倾角一般小于5°,发育宽缓的短轴壮向斜、背斜及鼻壮隆起等次级褶皱构造。公路设计带区未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也未见岩浆侵入活动。2.2.4水文地质大梁隧道地下水主要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

6、水补给,富水较弱;大气降雨量较大时受汇水面积特点的影响,短时间水流湍急,冲刷破坏严重,易成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加大地下水存量。经勘察地下水位埋深较深,低于洞室,结合地层岩性、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判断,隧址区地下水相对贫乏;遇到地下水补给,处于土石交界面处的隧道洞室开挖时会有突水集中涌水现象,也极易坍塌。经地下水取样分析,对钢筋、砼、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大梁隧道左线涌水量为648m3/d,右线涌水量828m3方/d。2.2.5气候水文状况本隧道区域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旱气候,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为:冬寒夏热,温差大,冬春干旱,降雨集中在6~

7、9月份。一年四季多风,秋末、冬春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极端最高气温达38.9度,最低气温-31.9度,年平均气温10度,日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2378.9mm,最大冻土深度188cm,冻土期长达100-130天。2.2.6地震烈度场区不存在地震地表断层活动的危害。本隧址区处于地震反映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05g,其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2.7不良地质大梁隧道:左线Ⅴ+Ⅳ+Ⅴ=30m+700m+1089m=1819m,右线Ⅴ+Ⅳ+Ⅴ=65m+1070m+966m=2101m。隧道地质条件差,围岩

8、为Ⅳ、Ⅴ级。进口围岩为强、中风化砂岩,均属软岩,其中强风化砂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