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

ID:56816892

大小:7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30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_第1页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_第2页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_第3页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_第4页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34静定平面桁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材料力学内容)§3-2多跨静定梁§3-3静定平面刚架§3-4静定平面桁架§3-7组合结构§3-8三铰拱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课堂练习---快速绘制M图§3-4静定平面桁架一、概述1.桁架的构成由材料力学可知,受弯的实心梁,其截面的应力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因此材料的强度不能充分发挥。FpFp全部改造现对实心梁作如下改造:桁架由直杆件铰接而成的格构体系。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杆跨度桁高弦杆腹杆节间d2.各部位的名称3.理想桁架的假定:1)所有的结点都是理想的铰结点;2)各杆的轴线都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3)荷载与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点上。4.桁架的应用主要用于房屋

2、的屋架结构、桥梁结构等。理想桁架各杆只受轴力,均为二力杆(链杆)。钢筋混凝土屋架:钢木屋架:计算简图:计算简图:5.桁架的形式(按外形分)平行弦、三角形、梯形、折线形、抛物线形等。平行弦三角形梯形折线形二、桁架的分类简单桁架由基本铰结三角形或基础,依次增加二元体组成。2.联合桁架由几个简单桁架按几何不变规则组成。3.复杂桁架既不属于简单桁架也不属于联合桁架三、桁架的计算方法(结点法、截面法及其联合应用)1.结点法取结点为隔离体,利用、求解。要点:所选结点的待求内力不能多余二个。21102020KN10202m×4αABCFEGHD[例1]用结点法计算各杆内力。解:1)求支反力FYA=

3、FYH=40KN2)取结点A40KN4010Aα40FNABFNAD解得:FNAB=-30(压)FNAD=60(拉)3)取结点DD60FNDBFNDE得FNDE=60(拉)得FNDE=0再依次取结点B、C、E,全部解出。[例2]结点法计算各杆内力(教材例3—8)。+答案全部标注在图上(拉+压-)。2.特殊结点和“零杆”判断FN1FN2(1)不共线两杆结点,无外力。得得=0=0FN1FN3FN2(2)三杆结点,两杆共线,无外力。=0FN1FN2FN3FN4(3)四杆结点,两两共线,无外力。PCD[例3]求图示桁架CD杆的内力。解:找出零杆以后,很容易判定:FNCD=P(拉)▲利用结构的

4、对称性特点结构、荷载对称时,其内力和反力一定对称。结构、荷载反对称时,其内力和反力一定也反对称。利用这个规律有利于零杆的判断以及内力计算。[例4]:判断图示结构的零杆(对称和反对称两种情况)。FCDFCEFpFpACBDECFpFpACBDEDE杆的内力应该相对对称轴反对称分布,这就要求半根受拉、半根受压,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它是零杆。对称情况解:反对称情况解:技巧:截面恰当选取平衡方程矩心(∑M=0)截取适当局部作为隔离体,按∑X=0,∑Y=0,∑M=0求解。解:取Ⅰ-Ⅰ截面左边为隔离体。53.截面法由∑M5=0可求得:FN34=-22.36[例5]求图示桁架杆3-4、3-5、2-5

5、的内力。由∑M1=0可求得:FN35=-22.36由∑M3=0可求得:FN25=40(恰当选取矩心)α[例6]求图示桁架杆AB的内力。44ABP44442244ⅠⅠ解:取截面Ⅰ-Ⅰ上边为隔离体。由∑X=0可求得:FNAB=(拉)(恰当选取截面、平衡方程)22P[例7]截面法解联合桁架杆首先截断简单桁架之间的联系,先求联系杆的内力,再求其它杆。PFN3FN2FN1O13由∑MO13=0可求得FN2类似方法可求得FN1、FN3FNb4.结点法与截面法的联合应用根据问题恰当选择结点法和截面法,同时注意利用对称性和特殊零杆判别。[例8]求图示桁架杆a、b的内力。AB4ddabPPP1.5P1

6、.5P解:1)求支反力2)取Ⅰ-Ⅰ截面左边ⅠⅠ∑MC=0即:CD得FNb=-2P(压)4)取结点E3)由结点D判定FNDE=0E0EP0FNa2P∑Y=P+FNaCOS=0得FNa=-P(压)1.5P×2-P×1-FNb=0▲小结1.利用结点法一定可以求出简单桁架的全部内力;2.截面法解联合桁架首先截断简单桁架之间的联系,先求联系杆的内力,再求其它杆。3.技巧:截面、结点恰当选取平衡方程矩心(∑M=0)同时注意利用对称性和特殊零杆判别。结束作业:3—18c、19b、c(第二版)作业:3—17c、18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