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

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

ID:5682451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15

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_第1页
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_第2页
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秋季红花小学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红花套小学向莉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2012年春季教学质量检测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校于2013年1月21日、22日进行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测评价工作。按中心学校安排,我校按交换监考,交换流水阅卷,统一登分核算上报的步骤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品生(社)、科学等学科的统一考试。下面就就红花小学的语文学科质量及试卷分析予以报告。一、质量分析年级参考人数总分均分优秀人优秀率良好人良好率及格人及格率W值一1251197395.7811289.612499.212499.296.

2、26二96749678.081616.675153.138790.6364.57三1401175083.934129.2910675.7113697.1475.32四90756584.062224.4472809010076.11五96807284.082930.218083.339295.8376.68六108904883.784137.969184.2610395.3778.19从从试卷得分失分情况看,学生低、中、高年级均表现为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但也存在一些问

3、题:书写不规范。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把字写正确,但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安排不合理,所以字写得不规范、不漂亮;语言积累薄弱。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学生的知晓率较高,但答案准确率欠佳。不仅反映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方面不够,学生的积累并不丰富,从另一层面上看,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量不大的问题;习作有话可说,格式也基本正确,但内容整体不够具体,学生不能用语言文字真实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感。二、试卷分析1、试卷特色:本次1-6年级的语文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

4、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试卷基本上分三大板块,即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试卷命题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5、素养。试卷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一点建议:三年级语文试卷的阅读题中考查拟人句太过于细碎:“你看,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这句话中“翩翩起舞”和“欢迎”都是描写的动作,这里把他们当做来写,非常。与前面句子练习中考查拟人句的题型相重复。四年级语文试卷中“划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指向不明,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许多

6、的学生理解为划去不正确。作文“我真想——”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学生不知道是把感受写具体还是把事情写具体,希望把题目出的规范些,语言表述要准确些。六年级语文试卷中对于经典诵读中诗句的考查不是六上的范围,漫无边际。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甚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顺序竟然是错的。测评答案太死板,如:《吐鲁番盆地》中看出吐鲁番人的——答案要求只能填“无私”,其实“智慧和创造力”怎么就不可以呢?三、教学建议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

7、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

8、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同时要注意细节培养。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