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七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docx

全国版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七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docx

ID:56862891

大小:2.05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16

全国版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七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docx_第1页
全国版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七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七碰撞与动量守恒考点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3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07考向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北京高考]如图甲,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图甲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出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

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图乙(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1.若碰撞结

3、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    .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p1p' 1+p' 2为    . (5)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cm. 必备知识:平抛运动规律、实验原理、弹性碰撞规律、实验数据处理、数学知识的运用等.关键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解题指导:验证动量守恒,就需要确定碰撞前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由天平测定,速度利用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确定.高度一定时,运动时间一定,要使平抛运动射

4、程最大,就需要水平初速度最大,只有在弹性正碰时确定其最大值.由于题给信息量较大,涉及的问题也较多,需要根据题给条件,逐个分析解答,涉及计算时要认真运算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都是实验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2-考法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1[2019山东青岛三模]如图,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b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两球到桌边距离相等.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两球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 A.桌面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B.球a、b的质量ma、mbC.球a、b的半径rD.球a、b离开桌面后在空中飞

5、行的时间tE.记录纸上O1点到a球落地点A的距离-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