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

ID:56881286

大小:9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19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_第1页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_第2页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_第3页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_第4页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以及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参考答案]1.A[解析参考]精益求精【解 释】精:完美;益:更加;求

2、: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解 释】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耳目一新【解释】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美不胜收【解释】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数不胜数【解释】数,计算;胜,尽;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不宜计算,个数多。结合语境分析,答案选择A2.下列语句中

3、,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参考答

4、案]2.B[解析参考]A把“一带一路”建设比喻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C把“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D把观念迅速转变比喻为弯道超车。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3.D[解析参考]“十年幕府悲泪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一卷唐诗补蜀风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这首对联中,

5、“十年幕府悲日,一卷唐诗补蜀风”。道出了诗人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个人际遇和目的。“十年幕府悲日”概括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不愿再作一筹莫展的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儿,因而于759年,弃官西行,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逃到。“十年幕府悲日”正是诗人对十年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

6、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自我牺牲的精神,实现当初赴长安“再使风俗淳”的抱负。④出自原来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草堂)  另外,④中的“春水群鸥野老心”结合杜甫的《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分析。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7、,,。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参考答案]4.C[解析参考]④中的“这三者”的“这”指代前语境中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因而,4句放在前面,排出A、B项。C和D项,1和5再选择1,因为1中有“它们”指代前

8、文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5衔接不上来,答案选择C。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枝。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参考答案]5.D[解析参考]D项【原诗】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代)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