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

ID:56883796

大小:384.8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19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_第1页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_第2页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_第3页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_第4页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金钥匙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十一 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一数列的综合应用问题1.定义在(-∞,0)∪(0,+∞)上的函数f(x),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n},{f(an)}仍是等比数列,则称f(x)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函数:①f(x)=x2;②f(x)=2x;③f(x)=

2、x

3、;④f(x)=ln

4、x

5、.[来源:学*科*网Z*X*X*K]其中属于“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x)的序号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a2n}的公比为q2,{

6、an

7、}的公

8、比为

9、q

10、,其余的数列不是等比数列.]2.设Sn是公差为d(d≠0)的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若d<0,则数列{Sn}有最大项B.若数列{Sn}有最大项,则d<0C.若数列{Sn}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n∈N*,均有Sn>0D.若对任意n∈N*,均有Sn>0,则数列{Sn}是递增数列答案:C[A、B、D均正确,对于C,若首项为-1,d=2时就不成立.]an3.已知数列{an}满足a1=33,an+1-an=2n,则的最小值为().n1721A.B.22C.10D.21[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在a

11、n+1-an=2n中,令n=1,得a2-a1=2;令n=2得,a3-a2=4,…,an-an-1=2(n-1).把上面n-1个式子相加,得an-a1=2+4+6+…+2(n-1)=2+2n-2n-1an33=n2-n,∴an=n2-n+33,∴=n+-1,又n∈N*,n≥1.∴当n=6时,2nnan21有最小值.]n2nπ4.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cos+1,前n项和为Sn,则S2012=________.2nπ解析 ∵an=ncos+1,∴a1+a2+a3+a4=6,a5+a6+a7+a8=6,…,a4k+1+a4k+2

12、+a4k2+3+a4k+4=6,k∈N,故S2012=503×6=3018.答案 30181.以客观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法与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简单交汇.2.解答题以中档题或压轴题的形式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还有可能涉及到导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知识等,深度考查不等式的证明(主要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及分类讨论、化归的数学思想,试题具有综合性强、立意新、角度活、难度大的特点.1.数列试题形态多变,时常有新颖的试题入卷,学生时常感觉难以把握,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复习、掌握好数列

13、这一板块及其相关的知识技能,了解近几年来高考中对解数列试题的能力考察特点,掌握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提高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2.近几年高考中一些难题均是以高等数学的某些知识为背景而用初等数学的语言表述的试题.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在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点上多下工夫,要提高将陌生问题转化、化归为熟知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抓住主流综合,同时做到不忽视冷门、新型综合.必备知识在数列求和时,为了证明的需要,需合理变形,常用到放缩法,常见的放缩技巧有:11111(1)<=-;k2k2-12(k-1k+1)11111(2)-<<-;kk+1k2k

14、-1k+11(3)2(n+1-n)<<2(n-n-1);n(4)利用(1+x)n的展开式进行放缩.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揭示了项和项数的依赖关系的本质属性.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决数列中的综合问题,通常有如下情形:(1)用等差数列中的公差为“斜率”的意义沟通关系解题;(2)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项数n的二次函数解题;(3)用函数观点认识数列的通项,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研究数列的增减性解决最值问题;(4)通项公式求解中方程思想的应用;(5)应用问题中方程思想的应用.必备方法1.解决数列和式与不等

15、式证明问题的关键是求和,特别是既不是等差、等比数列,也不是等差乘等比的数列求和,要利用不等式的放缩法,放缩为等比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最终归结为有限项的数式大小比较.2.解答数列综合问题要善于综合运用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以及特例分析法,一般递推法,数列求和及求通项等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解决的策略往往是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部分,先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利用数列知识和方法求解.数列与新背景、新定义的综合问题该类问题出题背景广、新颖,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

16、意,有效地将信息转化,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客观题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低中档题.【例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点P1(1,2),P2(2,22),P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