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

ID:56899626

大小:75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21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_第1页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_第2页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_第3页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_第4页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佛山中考数学试题与答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佛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卷情况分析第一模块(第二题和16、17题)一、模块构成及得分情况:第一块板包括第11~17题,其中第11~15题为填空题,第16题为分式化简题,第17题为几何证明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按不同时间段随机共抽查100份试卷,各部分抽样得分情况如下:(说明:表1-1中“低分率(≤8)”表示小于或等于8分的为低分,下同。)表1-1(抽样数据):大块板(第11~17题,满分27分):平均分低分率(≤8)合格率(≥17)优秀率(≥22)高分率(>24)区18.55

2、分17%74%48%26%表1-2(全区/全市所评试卷全部数据):平均分低分率(≤8)合格率(≥17)优秀率(≥22)高分率(>24)区18.59分18.26%70.62%52.44%29.85%市18.83分17.56%71.75%54.05%31.01%二、各部分得分情况及试题评价:1.第11~15题(填空题,满分15分):【得分情况】表2:平均分低分率(≤4)合格率(≥9)优秀率(≥12)高分率(>13)区9.66分23%65%50%27%【试题评价】第11题考查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属于基

3、础题;第12题考查有理数的运算,包括绝对值和最值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相对初级中学多数学生而言,难度偏大;第13题考查解不等式组,属于基础题,难度适中;第14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难度中等;第15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以遮阳篷为背景,把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但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构图,而且出现干扰数据,相对初级中学多数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总的来看,填空题部分本来应该属于基础题,但从抽样数据来看,及格率才65%,看来难度还是偏大了。其中,第1

4、1、13题都是对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很常规;第14题与2009年佛山中考题的第14题(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类似;第15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具有的较好的区分度。我们小组认为,第12题和15题,可以选择其中一题,改为更为基础的题目。【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抽样的情况来看,第11,13题,多数学生答对了,但第12题的得分情况不大乐观,不过,第15题约有43%的学生答对,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答了两个答案,如或(或、等),可能是受题目的干扰数据影响。至于第14题,比较多的学生把图象画成了直线

5、或者抛物线,而画成双曲线的,有小部分同学的描点不当(描点不对,统一不给分;描点正确,图象大致,即使变化趋势不当,也给了分)。值得一提的是,从改卷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个别学生张题李答(答题位置)(如下图,红线是评卷人画的)的情况,或者是笔误(如第13题答成“”)的情况。2.第16题(分式化简,满分6分):【得分情况】表3:平均分低分率(<2)合格率(≥4)优秀率(≥5)高分率(>5)区4.07分22%65%64%49%【试题评价】本题为分式化简题,涉及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点,比

6、较巧妙地融合了多种运算法则,但由于去括号时,括号前的符号为“—”号,较多学生容易在此步出错。【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此题原本属于基础题,但由于综合了多种运算方法,尤其是去括号时,前面是“—”号,多数学生在此出错,部分学生可能是未理解好去括号法则,也可能有部分学生是在通分进行分式相减时,没有给“”加括号。典型错误如下:(1)没有合并同类项(对于左图情况在本小组试评时,建议给6分的,但上报到市后,答复只能给5分)(2)直接去分母(可能与分式方程混淆了)(3)结果直接答成分母(4)漏括号3.第17题(几何证明,

7、满分6分):【得分情况】表4:平均分低分率(<2)合格率(≥4)优秀率(≥5)高分率(>5)区4.82分19%74%48%26%【试题评价】本题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主要涉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证明过程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由于本题知识点比基础,多数学生答对不错,但也少数对几何推理的逻辑性掌握得不够,主要表现在:条件不够充分,如说明是平行四边形而直接把AD=BC,∠A=∠C当作已知条件,或者没有先推出AD=BC,而直接由BF=DH推出AH=CF等,也有少数学生写

8、了许多不必要的步骤,甚至有个别学生只是证明△DHG≌△BFE。本题比较突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书写很不规范,甚至“∵”和“∴”都不写或分不清。三、教学建议:综合本板块的试题情况和学生作答情况,本小组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要争取把如下几项要求落实好:1.抓好基础,落实课堂内容。基础始终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教程中,要把基本的知识点讲透,如解不等式组、有理数的运算等基本运算等,都要落实到位,对于学生常见的错误,要多些训练,最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