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

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

ID:56913765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23

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_第1页
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_第2页
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名医名方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或肺胃血热上冲,热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微循环发生障碍所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比较认可的发病诱因主要是与遗传、皮脂代谢改变、微生物寄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我国传统中医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用中药人参玉面膏局部涂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是最常用的一种,能改善油腻、瘙痒症状,可使局部汗孔开泄,促进邪气外排,改善微循环,消除隐患;同时又可配合中医的名方口服,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组具体药方如下:凉血清肺饮【来源】顾伯

2、华,《中医杂志》(8)1988年【组成】生地15克,元参、川石斛、寒水石、桑白皮各12克,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各30克,黄芩9克,虎杖、生山楂各15克,生甘草1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凉血清肺,清热解毒。【方解】本症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和成年后的男子。临床所见以阴虚湿热为多。故方用生地、元参、石斛滋阴润燥;生石膏、寒水石泻胃火、清肺热;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桑白皮、黄芩泻肺清热;生甘草和中,以防苦寒伤胃。诸药配伍,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故用治脂溢性皮炎等病,有良好的效果。【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加减】皮疹糜烂及伴油腻性脱屑者,加茵陈

3、、生苡仁各15克;皮损呈结节囊肿,加益母草15克,莪术12克;鼻翼潮红者,加制大黄9克,苦参片15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2克,枳实9克。【疗效】临床多年反复验证,效果颇佳。 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蝉衣、生甘草各6克,生石膏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消风清热。【方解】本方系以《医宗金鉴》消风散增减而成。方中以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凡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淡红、脉弦滑数,均可加减运用,收效颇著。【主治

4、】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证。【加减】玫瑰慷疹,加紫草以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解】血虚风燥。方用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合苦参除湿;麻仁、甘草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之功。【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凡证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均可用之。【疗效】屡用效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