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

ID:56913922

大小:110.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7-23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_第1页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_第2页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_第3页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_第4页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左到右孙红保、刘克文、娄延果、王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六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设计思路: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一直新课程之后是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教学策略,大多数教师都能将这种教学策略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但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对这种教学策略的内涵,以及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又是肤浅的,甚至在操作层面还存在许多误区。本专题旨在让老师有三大方面的收获,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1、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内涵。2、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功能与价值。3、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课例展示

2、,探讨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现状初中化学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内涵的探讨功能与价值分析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1.现状分析2.教学策略3.基本形式4.注意事项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1.功能与价值分析2.在课程标准中体现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1.概念2.基本观点3.特点4.选取的素材与情境的特征、作用及来源主持人: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红保特邀嘉宾: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克文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教科所娄延果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王严一、引

3、言:孙红保: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初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节目》。本专题是《STS教育以及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内涵。第二,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分析。第三,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参加本专题研讨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克文教授,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娄延果老师,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王严老师。STS教育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老师都或多或少地都在

4、自己的课堂中运用过这种教学策略。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更进一步的去理解STS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更有效地贯彻STS教育的思想?那么,在这个专题里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一话题。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课例由王严老师来谈一谈她是如何去思考这一问题和设计的。二、从两节《燃烧和灭火》课的教学设计体会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王严:这节课是《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其实选这个课题来做观摩课、比赛、参赛课的人特别多,我们学校也是连续两年由我和裴丽英两位老师在全国大赛中都选了这一个课题,来反复设计。所以,我们备课组对这个课题思考的就比较多。其实,这节

5、课我们看了好多各种参赛、观摩的录像,感觉还是很困惑的。因为这节课它本身的知识内容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可能就是其中的着火点、燃烧条件这些专业名词,学生说起来还稍微的有点难度。但是,只要你稍微点拨一下,也就是三五分钟就能过去。在这之前,我们也做过问卷、试讲,如果就只是纯知识的内容,连上灭火条件、逃生这些都算在内7~8分钟其实就差不多能解决了,并不是特别困难。那这节课到底要给学生一些什么,实际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还是感到有一些困惑的。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里面体现STS这样的一种理念。当时裴老师在设计那节课的时候正好赶上奥运火炬设计,所以,我们当时

6、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个很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来设计奥运火炬。把充分调动学生来设计火炬的方案,作为这节课的引入,来突显它的社会价值。学生设计的方案非常丰富,然后进一步基于这些方案进行延伸和探讨,来引申出燃烧的条件。然后,进一步地过渡到后面的主题。等到第二年我又参加比赛,同样还是这样一个课题,希望能够在以上基础上更有所突破。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又重新反复审视课标,发现《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实际上是隶属于《化学与社会和发展》专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老教材中《燃烧和灭火》是属于氧气那个单元的。现在把它放在这样一个专题模块中,放到教材第七单元,跟氧气离得那么远,从一线老师

7、来讲,非常希望能够把课标、教材的这种编排背后的内涵挖掘出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这种编排的目的肯定是希望教学重心有所转移,即它不是一个纯知识性的教学,而是要能够体现出它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就更多地突出了《燃烧和灭火》在社会发展方面所体现的价值,尤其是不仅仅是一个负面的,而是一个正面的、对社会进步所体现的价值。比如,从最开始人类对火的一种应用以及在应用火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冶金、陶瓷、冶炼等方面应用,来展示从古代的用火到近代的用火之后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在对燃烧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内燃机、蒸汽机的开发和利用,使我们的社会一下进入到工业时

8、代。到现在我们对如何控制火的研究、再到奥运火炬能在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