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

ID:56926273

大小:1.4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7-24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_第1页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_第2页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_第3页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_第4页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桩锚桩法检测方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站改造工程地下城市通廊试验桩检测(锚桩法)方案编制:同占复核:高鹏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六年三月表A.0.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站改造工程施工合同段:编号:致省中铁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站改造工程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机构):我单位已编制完成站改造工程的地下城市通廊试验桩检测(锚桩法)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附:地下城市通廊试验桩检测(锚桩法)方案施工单位(章):项目负责人:日期:年月日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项目监理机构意见:项目监理机构(

2、章):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意见(需要时):建设单位(章):负责人: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3二、检测目的3三、检测依据3四、检测数量31.静荷载试验(锚桩法)42.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4五、场地地层情况4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技术要求51.试验方法52.试验桩位置53.试验装置54.试验荷载65.加荷观测66.卸荷观测77.检测数据的整理78.锚、试桩设计89.基准桩9七、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技术要求101.检测原理102.检测数量103.检测时间114.检测方法115.声测管安装的施工要求15

3、八、主要仪器设备151.静载荷试验152.完整性检测163.仪器照片16九、质量保证171.人员配置172.质量保证体系183.质量管理措施19十、试验进度及资料提交191.试验进度192.报告的提交20十一、双方配合事项201.甲方配合事项202.乙方责任20十二、安全文明生产211.安全生产制度212.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21一、工程概况站改造工程位于市南岗区,在火车站原址上进行改扩建,地下城市通廊由城市通廊、出站通道、出站楼梯、设备及办公用房组成。城市通廊基坑深13.45m,宽105.74.m,长280.8m,采用两级放坡

4、开挖,放坡处坡率1:1。下层采用800mm直径,间距1000mm钻孔桩围护+锚索+截水帷幕。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271456m³、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1217根、基础钻孔灌注桩377根,三轴水泥搅拌桩2867根、锚索431道等。结合站场倒改方案,本工程基坑工程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为北侧城市通廊基坑,主要工程量土方105000m³、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568根、基础钻孔灌注桩176根,三轴水泥搅拌桩1091根、锚索156道等;二期工程南侧城市通廊基坑,主要工程量土方166456m³、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649根、基础钻孔灌注桩201根

5、,三轴水泥搅拌桩1776根、锚索275道等。二、检测目的由于桩基础参数设计及工程桩施工的需要,依据设计及规要求,需要对该四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鉴定桩身混凝土质量,包括缩颈、裂纹、断裂、空洞、夹泥等缺陷。三、检测依据(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3)“站改造工程城市通廊”项目基础桩设计资料;(4)本工程勘察报告;(5)甲方、设计对试验的要求。四、检测数量1.静荷载试验(锚桩法)设计指

6、定的3根试验桩。2.桩身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对15根桩(3根试桩和12根锚桩)进行检测。五、场地地质概况(1)第①2层杂填土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层位普遍较厚。(2)第②23层粉质黏土主要为黄褐色,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层位较厚,主要以硬塑及可塑为主,含氧化铁、锰,性质较好。局部含②21及②22软可塑~软塑状态粉质黏土夹层。(3)第③53层黄褐色粉砂,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含少量黏性土,呈中密状态。部分地段上覆稍密状态的③52层黄褐色粉砂,局部地段揭露密实状态的③54层黄褐色粉砂。(4)第③64层黄褐色细砂

7、,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含少量黏性土,呈密实状态。部分地段上覆中密状态的③63层黄褐色细砂,偶见稍密状态的③62层细砂。(5)第③74层黄褐色中砂,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分布较为稳定,呈密实状态,性质较好。(6)第④13层粉质黏土主要为灰褐色,呈薄层条带状分布,局部地段缺失,主要以可塑为主,性质较好。局部为④11及④12软可塑~软塑状态粉质黏土层。(7)第④64层灰黄色、灰褐色细砂,呈层状分布,局部地段缺失,含较多粉质黏土和粉砂透镜体,粉质黏土呈软可塑状态,呈条带状和透镜体交互分布。(8)第④74

8、层灰黄色、灰褐色中砂,呈层状分布,含较多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夹层,多呈透镜体状分布,为无(有)柱雨棚的桩端持力层。(9)第④75层灰褐色中砂,呈层状分布,在土性和层厚上变化较大,含较多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多呈薄层条带状分布,含少量粗砾砂夹层,多呈透镜体状,为站房的桩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