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脏燥湿特性.doc

论五脏燥湿特性.doc

ID:56933410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26

论五脏燥湿特性.doc_第1页
论五脏燥湿特性.doc_第2页
论五脏燥湿特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五脏燥湿特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五脏燥湿特性毛丹丹摇刘时觉(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温州市学院西路员园怨号,猿圆缘园圆苑)摘要摇五脏的阴阳属性除寒热喜恶,升降趋势外,还应包括燥湿特性。五脏之中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肺属燥金病则易燥,肝体阴用阳病易化燥热,肾为水脏喜润恶燥,心为火脏宜煦宜濡。通过对五脏燥湿特性的系统阐述,来认识五脏的燥湿病机,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并进一步完善五脏阴阳属性的含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五脏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临床辨证论治的病位中心,各有阴阳属性以及相互间的阴阳平衡关系。目前对于五脏的阴阳属性研究主要是指五脏阴阳寒热,阴阳升降的特性。吾师刘时觉的阴阳燥湿观[员]中提出阴阳

2、亦具有燥湿之性,因此五脏的阴阳属性还包括燥湿(润)特性。然而除了公认脾为湿土,喜燥恶湿之外,目前对其他四脏的燥湿特性并无全面的概括。今借师承之机,来系统地阐述五脏的燥湿特性,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五脏的生理特性,掌握其病机变化,并指导处方用药。这也正是阴阳燥湿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所在1、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脾属至阴,为湿土,其性却又喜燥恶湿。脏腑秉天地之气而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脾脏即秉天之湿气、地之土气以生,脾为湿所生,故为湿土,二者关系密切。脾为湿土,首先生理功能主湿,主要表现在对水谷、水湿的运化方面。《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

3、,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主水湿的主要功能。同气相求,湿易伤脾。所以,“脾恶湿”“脾苦湿”。脾病的病状往往与湿病相一致,多见大便溏泻,饮食不化,四肢头身的困重乏力等重浊、黏滞之象,甚者可见肌肉萎软或肢体浮肿等症状。从病机分析上看,“脾气主升”,其运动趋势以上升为特点。而湿性趋下,易伤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升降之悖,使下流之湿浊常易碍脾之升清而发为泻利、淋浊、带下等证。同时脾胃为中焦枢纽,赖肝木之疏泄来防止脾土的壅滞。然湿为阴邪,最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而见腹

4、满、饮食不下等证。故脾病常见中焦湿热,湿郁化热之证,或因脾气不足引起的脾失运化、中气下陷、脾不统血或脾阳虚证,亦以气虚湿停为病机要点。即使是脾阴虚,其证候特点常见纳呆食少,食后腹胀,消瘦乏力,便秘或溏而不爽,口燥不欲多饮,苔少津,脉濡细。并无明显燥象;治疗用药也少甘寒柔润而多甘温苦燥,常用药物如山药、白术、薏苡仁、茯苓,仍重在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以复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如若使用沙参麦冬汤之类纯滋阴之方,应是胃阴虚之治。似乎可以讲,外燥伤肺不伤脾,内燥伤胃不伤脾,由此脾无燥证。从治疗上看,脾病多湿多虚,所以治疗遵循“宜升则健”原则,在健脾、运脾过程中“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5、(《素问·藏气法时论》),常运用燥湿、利湿、化湿等法。临床脾病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平胃散、理中汤中,常用药物有健脾益气药如党参、黄芪、人参,温中暖脾药如砂仁、干姜,芳香化湿药如苍术、白豆蔻,多有苦温燥的特性。2、肝体阴用阳病易化燥热《荀子·劝学篇》谓:“木直中绳,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而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说明木具有曲直刚柔之性,肝与木相通,《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到“其用曲直”。因此,肝亦有刚燥与柔润的两面属性。从位置来说,肝居胸腹之中,胸为阳,腹为阴;又位于腹背之间,背为阳,腹为阴,故肝适居阴阳之间。从五行属性看,肝主木,居水之后,在火之前

6、。从六经来说,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为六经之末,内寄相火,寓少阳初生之气。因此肝是处在阴阳水火之间,阴尽阳生之界,具有易化燥热的特点。从肝的生理特性来看,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怒”,体现了肝的刚燥特性。但肝又“主藏血”,需得肾水之滋养,敷布阳和,是肝柔润的特性。正是由于肝既刚燥又柔润,肝又为“罢极之本”,有调整动与静,兴奋与抑制的生理功能。故肝有“体阴用阳”之说。肝病实则多因刚燥之性失度,或刚燥疏泄不及,气机失调,犯逆脾土,致运化失职,水湿困阻,见纳呆、嗳气、痞闷、便溏、苔腻、脉弦滑之湿象;肝病虚多责之柔润之性不足,肝肾亏虚,精不化血,肝血

7、不足,肝阴亏虚,筋脉、双目、爪甲失濡,而见筋脉拘急,两目干涩,胸胁隐痛,爪甲不荣之燥象。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往往燥润并用,柔中兼疏,疏中蕴柔。正如叶天士有柴参劫肝阴之说,常用的疏肝理气药要避其辛温苦燥太过者,而多选用轻疏柔和之佛手、绿梅花、香橼、八月札之类。若必须以大剂苦燥化湿清热,亦勿忘加入白芍、当归、枸杞子等柔肝养肝之品。若见阴血不足,需以滋养,也应避免过用熟地黄、天冬等滋腻之药,以免碍胃生湿,并应适当酌加疏肝之品。总之要动静结合,疏柔相济,方能恢复肝之刚柔并存的生理特性。临床常用治疗肝病的方剂中的配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