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

ID:56946878

大小:865.4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27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_第1页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_第2页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_第3页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_第4页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4期中国海上油气Vol.24No.42012年8月CHINAOFFSHOREOILANDGASAug.2012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苏佳纯12331曾恒一肖钢王建丰姜家骏(1.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3.中海油研究总院)摘要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重点对比了不同类型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的特点和技术指标,分析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核心技术、装置成本以及研究方向。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开发前期阶段。我国南海温差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

2、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议尽快建立南海海洋温差能示范基地,以加快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的步伐。关键词海洋温差能发电核心技术研究现状中国南海发展前景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温近太阳直射多,海域表层温度可达25~28℃,与深差能和盐差能。全球海洋能总量约有9.0×层海水间的最大温差可达24℃,是海洋温差能资源5[1],远远大于2004年的全球发电量1.74×10TWh/a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的温差能资源,即水4[2]。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多优10TWh/a深超过800m、温差超过18℃的海域,广泛分布在除越性,如清洁、

3、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及不占用了南美洲西岸海域的北纬10°到南纬10°之间的赤宝贵的陆地空间。海洋能发电在海洋油气、海洋矿道地区,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图1),有98产资源开发、孤立海岛开发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距其经济区200海里的范围内有[5]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将可利用的温差能资源。成为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策略。海洋温差能是指以表、深层海水的温度差的形式所储存的海洋热能,其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海洋温差能储量巨大,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太阳能存储装

4、置,体积为6.0×1073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每天km11[3]吸收的能量相当于2.45×10桶原油的热量。按照现有技术水平,可以转化为电力的海洋温差能大约为10000TWh/a,在多种海洋能资源中,其资源[1]储量仅次于波浪能,位于第二。此外,海洋温差能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的特性。因此,利用海[4]图1世界温差能资源分布示意图洋温差能发电有望为一些地区提供大规模的、稳定的电力。海洋温差能发电即利用表层温海水加热某些低沸点工质并使之汽化(或通过降压使海水汽化),以800m以下的海水温度恒定在4℃左右,因此海洋温差能的资源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水的

5、表层温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利用深层冷海水将做功后的度,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乏汽冷凝重新变为液体,形成系统循环。1881年法化,低纬度地区水温高,高纬度地区水温低,赤道附国科学家J.D’Arsonval第一个提出利用海洋温差第一作者简介:苏佳纯,女,2009年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液化天然气与新能源的研究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三区15号楼凯康海油大厦(邮编:100029)。E-mail:sujch2@cnooc.com.cn。第24卷第4期苏佳纯等: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

6、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85发电的具体设想,此后他的学生Claude于1929年6表1国际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发展年表月在古巴马但萨斯海湾的陆地上建成了一座输出功年份重要事件率为22kW的温差能开式循环发电装置。但是,由法国物理学家J.D’Arsonval最早提出海洋温差能利1881用的设想。于温差能利用在技术及经济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1926法国物理学家G.Claude开始海洋温差能的实验。困难,开发工作一直受到冷遇,直至1973年石油危法国物理学家G.Claude首次在古巴马但萨斯海湾沿1929海建成了一座开式循环发电装置,输出功率22kW,

7、但机之后才复苏,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世纪后水泵耗功太大。期,相关研究曾一度放缓,但在2008年后全球新能美国科学家J.H.Anderson等人构想了一种新的闭式1964循环“海洋温差能转换”(OTEC)发电站。源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关键技术的研究已有较大的1973在能源危机的推动下,日本和美国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研究。突破,已示范运行的小规模温差发电装置也取得一1974日本将OTEC研究列入“阳光计划”(SunshineProject)。定效果,商业化装置已经被提上日程。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管理局(ERDA,现能源部前身之1974一)成立了夏威

8、夷官方自然能源实验室,开展了对本文概述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发展现状,对比OTEC的研究。了国际上不同温差能发电装置的类型特点和技术指1974第一届国际OTEC会议在美国举行。1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