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

ID:56969072

大小:8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29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在柏林》优秀备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在柏林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战争的控诉。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蕴含的情感。4.领悟这篇小说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难点领悟这篇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1.字词教学本课未设置会认、会写的生字,但要关注课文中注音的生字“后备役(yì)”“咔(kā)嚓(chā)咔嚓”。教学时,直接在课文中随文识字,“后备役”多数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背景介绍后备役是为战时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咔嚓咔嚓”是拟声词,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拓展积累ABAB式的拟声词。

2、“嗤笑”的“嗤”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也是翘舌音。2.阅读理解《在柏林》这篇小说篇幅极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强的可读性。阅读中,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在指导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时,要抓住老兵的语言分析。领悟小说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要从故事发展中的留白“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深入挖掘。3.表达运用微型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及其“留白”艺术的运用是最突出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小说后,能通过小说中火车上发生的小场景发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厌恶;能通过小说中两个小姑娘的态度,寻找小说“留白”给人们的思考;能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发现微型小

3、说所蕴含的深刻含义。1.预习提纲(P251预习卡)(1)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及图片,了解战争的危害。(2)了解作者奥莱尔及她的相关作品。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展示战争图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看过许多有关战争的新闻、影视作品,这些新闻、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战争的微型小说——《在柏林》。课件出示(战争图片)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14在柏林)3.介绍作者。(1)学生先说说自己了解的作者情况。(2)出示作者介绍,指名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

4、奥莱尔(1873—1939),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奥莱尔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它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

5、)出示词语: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课件出示:举动神志不清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咔嚓咔嚓提示:“咔嚓咔嚓”是拟声词,说说你积累的ABAB式的拟声词。(2)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①指名学生读第一句,注意纠正读音及短句。②引导学生理解“后备役”:为战时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兵。③指名学生读第二句,注意带点字的读音。④结合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生1:指手画脚:文中指小姑娘说话时不顾他人感受,得意忘形地做各种动作。生2:不假思索:文中指小姑娘不经过思考,毫无顾

6、忌地嘲笑他人。⑤齐读这两句话。3.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生: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小姑娘的嘲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本环节设计分三步: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词语、句子,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步默读课文,概括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三、深入文本,

7、层层剖析(一)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场景。2.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1)学生一起读这句话。(2)说说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引导:男子都到哪里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健壮”男子。生:男子都上前线去了。生:为故事设置悬念,为后面头发灰白老人的出现做铺垫。3.快速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