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

ID:56970339

大小:983.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7-23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1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2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3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4页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神经调节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6讲 神经调节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考点一 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2.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及完整性分析(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①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

2、,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②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效应。[清错破疑]反射正常进行的两点提醒(1)完整的反射弧: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2)需要适宜的刺激:反射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角度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1.(2015·上海卷改编)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脊蛙搔扒反射由一个神经元完成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

3、射现象更加明显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解析: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组成,A错误;去掉脑所进行的脊髓反射,说明脊髓可以不依赖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B正确;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目的是破坏感受器,目的是看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C错误;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搔扒反射,刺激脚趾尖发生的是屈膝反射,D错误。答案:B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

4、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答案:B角度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3.(2016·岳阳模拟)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下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

5、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解析: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该收缩不是反射活动,而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而图示结构不是完整的反射弧。答案:B4.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6、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兴奋由1向2传递。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需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药物放不放在B处,刺激C处后,观察到的现象都一样,所以此实验操作没有意义。答案:C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过程。考点二 

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清错破疑]准确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2)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不同。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

8、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传递过程。(2)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