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pdf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

ID:56977567

大小:415.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30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_第1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_第2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_第3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_第4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判断句(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用“是”表判断。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被动句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

2、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

3、“被察”之意。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②吾不

4、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3、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

5、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②未绝鼓音。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简析

6、]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2)宾语用代词复指。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

7、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⑤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⑥父母唯其疾之忧。[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

8、……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4、成分省略(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