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ID:5698928

大小:211.0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12-22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有线电视系统概述在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需求而普遍设置的基本系统,该系统将随着人们对电视收看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在应用和设计技术上不断的提高。从目前我国智能化大楼的建设来看,此系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电视文化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休闲文化,看电视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而有线电视信号可为千家万户的百姓传送高质量的电视信号,使人们尽情享受电视这一消闲娱乐资源,正因如此,有线电视接入社区、家

2、庭、宿舍自然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对住宅提出的必备条件之一。有线电视系统(CableAntennaTelevision-CATV)是利用同轴电缆进行宽频传输的图像传输系统,也可在大楼内,通过节目源设备(录像机、影碟机、有线电视机顶盒等)播放的影视信号及来自本地有线电视网的电视信号,该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将电视图像信号高质量地传送到楼层各用户终端。本设计在大楼每层相应房间设置电视点,约60个点。采用860MHz传输系统,为用户终端传送高质量电视信号和优秀丰富的电视节目,为适应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及充分考虑到将

3、来的扩充,将本系统设计成单向传输系统,并预留自办节目调频节目信道,以满足休闲学习需要。1.2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有线电视系统采用一套专用接收设备,用来接收当地的电视广播节目,以有线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光缆)将电视信号传送到建筑或建筑群的各用户。这种系统克服了楼顶天线林立的状况,解决了接收电视信号时由于反射而产生重影的影响,改善了由于高层建筑阻挡而形成电波阴影区处的接收效果。但是,在智能建筑中,人们并不满足于有线电视系统仅接收传送广播电视信号这种单一的功能,而还需要它能传送其它信号,例如用录像机和影碟机自行播

4、放教育节目、文娱节目以及调频广播等。有线电视(CATV)系统在我国发展很快,现已发展到城市联网、地区联网阶段,并有发展成为宽带综合信息传输通道的明显趋势。它不仅能够为智能建筑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及语言广播节目,而且必将成为其与外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CATV系统目前已做到了1GHz甚至更高的带宽,为日后的双向通信奠定了基础。早期的CATV34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系统主要用来改善接收电视台所发射的高频电视信号的效果,其规模不大,接收的高频电视信号的频道也不多,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和科学

5、技术的发展,各地新建的电视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卫星电视的发展,使系统能获得节目源的渠道增多。另一方面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仅用户终端数多,而且信号覆盖面越来越广,故信号传输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若干个CATV系统互相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技术已成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考虑全市性和地区性的联网。有线电视系统前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早期的对编到分编,从早期的影碟机播放、磁带播放到现在的硬盘播出,大大提高了视频的质量和效率。1.3设计内容1.3.1工程概况本次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是针对市区某小区居民楼进行的,该楼宇共

6、计20层,每层有二十户居民,共计400家用户。要求每家用户都能方便高效完整的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1.3.2设计依据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该小区居民楼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①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②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电视频道包

7、括自办节目以及省直有线电视等共套电视节目频道。③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④兼容性:本系统与广州有线电视共网传输,今后可作为有线电视HFC综合网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只需在用户终端增设相应双向传输设备即可。⑤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

8、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34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第二章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1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①按系统规模大小分类,可分为:(1):用户数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1Km以上(2):用户数2000-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100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