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验收规范.doc

防雷验收规范.doc

ID:56993956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30

防雷验收规范.doc_第1页
防雷验收规范.doc_第2页
防雷验收规范.doc_第3页
防雷验收规范.doc_第4页
防雷验收规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雷验收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设工程防雷设施验收规范         1.1  新建防雷工程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应在防雷检测、验收部门的参与下,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1.2  防雷设施验收包括下列部分1、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部分(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2、等电位联结(包括建筑物外屋面金属物、高层均压环、各种入户管道、电力线和信息线路外皮的等电位连接、室内各种金属管道、电梯、步行梯、各层等电位箱、电源箱的等电位联结)3、供电系统及低压配电保护(包括供电方式、电器预留接地、SPD电涌保护器)4、屏蔽装置(包括各种屏蔽网、屏蔽室)1.3  防雷设施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

2、气象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文件:1、设计说明和防雷设计图纸(1基础防雷平面图、2屋面防雷平面图、3立面图、4四置图、5高层均压环设置图、6防雷施工大样图、7总配电图、8 SPD安装系统图)2、施工阶段修改防雷设计的修改图纸及说明3、隐蔽工程的图纸及施工验收记录。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单。5、安装避雷器的系统安装图。1.4  防雷设施验收原则:被检防雷设施应与设计一致并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已装防雷装置所用材料、安装位置、焊接面、整体布局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如有修改应有修改图纸和说明,其修改部分应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1.5  防雷系统中所使用的

3、防雷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产品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第二节  建设工程防雷设施技术要求和指标2.1  基础接地技术要求和指标基础接地分为人工接地和自然基础接地两种。2.1.1人工接地装置是指非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地梁,而用角钢、扁钢或专用成品制作件,人工布设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i:  按不同防雷类别应分别符合下列指标。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Ri≤30Ω。2.1.2 自然基础接地装置是指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地梁内钢筋作为接地的装置。接地装置应做成环形接地接地体电阻值: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i≤1Ω(

4、综合信息类)或4Ω(普通类); 土壤电阻率: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的实测值。预留电气接地:地表面上建筑物首层基础距地面0.3m~1.8m之间,用≥Ф12mm镀锌圆钢从接地的柱主筋焊接引出预留电气接地,引出长度>0.2m。2.2 引下线技术要求和指标引下线分为明装引下线和暗装引下线(用主筋作引下线)。2.2.1明装引下线的技术要求和指标:材料规格:引下线应采用圆钢(优先采用)或扁钢,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Ф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并采取防腐措施。烟囱引下线采用圆钢时,直径 ≥Ф12 mm,采用扁钢时,截面积≥100mm2,厚度≥4

5、mm;消防梯可作为引下线。安装位置: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小于25米且高度低于40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人身接触的地方,从地上1.7m处至地下0.3m处,应采取暗敷或改为塑料管防护措施。断接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设断接卡。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地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空气距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当hx<5Ri时,Sаl≥0.4(Ri+0.1hx);当hx≥5Ri时,Sаl≥0.1(Ri

6、+hx);地下部分:Sel≥0.4Ri≥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当lx<5Ri时,Sа3≥0.3Kc( Ri+0.1lx); 当lx≥5Ri时,Sа3≥0.075Kc(Ri+lx);    地下部分:Se2≥0.3kcRi>2m;第三类:当1x<5Ri时,Sа3≥0.2Kc( Ri+0.1lx);当lx≥5Ri时,Sа3≥0.05Kc(Ri+lx);hx—被保护物高度;lx—引下线计算点距地面长度。引下线布设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25m。接地电阻: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

7、地电阻值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值Ri≤30Ω。2.2.2 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柱筋作引下线)检测技术要求和指标:安装位置: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外墙柱筋布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25m。短路环:要求作防雷引下线的柱筋,每层至少有一个箍筋与主筋相焊接。引下线数:每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利用柱主筋数不少于两条;引下线越多,安全度越高。电气预留接地:检查首层及各层是否按设计要求预留电气接地,要求距地板面

8、约0.3米处,用Ф12 mm镀锌圆钢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