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

ID:57006253

大小:48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6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_第1页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_第2页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_第3页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_第4页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氯化氢和盐酸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氯化氢和盐酸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00045克/升,熔点-114.80℃,沸点-85℃。在空气中发白雾,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溶于水。实验室中用水吸收时不得把导管口伸入水下,而要在导管口连接倒放的漏斗,使其边缘紧贴水面以利吸收并防止倒吸。因HCl的沸点低,不易液化,若混入少量氯气可用活性炭吸附掉易液化的C12。若Cl2中混入HCl则可用少量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气以除去溶解度甚大的HCl。干燥HCl气不活泼,对锌、铁均无反应。其水溶液叫盐酸,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l.18~l.19克/厘米3(含HCl36~38%的溶液)相当于12摩/升左右。浓盐酸是

2、挥发性强酸,加热蒸发时则HCl逸出得比水多,致使浓度下降,至20%即不再下降,成为“恒沸点溶液”。盐酸具有酸的通性。1、物理性质氯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叫盐酸。易溶于水是氯化氢的突出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氯化氢:(1)、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3)、尾气处理时要用一倒扣的漏斗;(4)、可以做“喷泉”实验。HCl碱溶液或水倒吸吸收不完全防倒吸2、化学性质氯化氢与盐酸都可用HCl表示,但它们成分不同,性质不同。将两者列表比较如下:注意:①氯化氢与盐酸关系极为密切

3、,可相互转化②物质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构成该物质的各种微粒的性质。如盐酸,由于HCl在水中电离:HCl=H++Cl-因此盐酸的化学性质就是H+、Cl-离子性质的总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盐酸跟指示剂的反应跟金属的反应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跟碱的反应跟硝酸银的反应硫酸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化学性质跟指示剂的反应跟金属的反应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跟碱的反应跟氯化钡的反应硝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强氧化性HCl喷泉实验将充满HCl气体的圆底烧瓶的塞子迅速换成带有玻璃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后,将烧瓶倒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有石蕊溶液的烧杯中。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可立即看到烧

4、杯里的溶液沿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1、实验原理:这个实验表明,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滴管中挤出的少量水,可使HCl气体很快溶解,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少,烧杯中溶液在外压作用下沿玻璃管而“喷入”烧瓶,形成喷泉。2、规律:凡是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都可用该液体做喷泉实验。例如,氨气易溶于水,可用水做氨气的喷泉实验。CO2、SO2等气体易溶于NaOH溶液,因此,它们用NaOH溶液也可做喷泉实验。3、喷泉实验成败关键:(1)、HCl气体要收满。由于是用排空气法收集HCl,为了保证收满,收集时导气管必须插入瓶底,瓶口最好放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时使HCl浓度减少,同时收集时间

5、也尽量长一些。(2)、烧瓶收集气体前要干燥。(3)、烧瓶塞子的密封性要好。盐酸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有腐蚀性,浓盐酸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黄色。化学性质:跟指示剂的反应跟金属的反应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跟碱的反应跟硝酸银的反应石蕊试液遇盐酸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盐酸不变色。盐酸跟锌、铁等金属反应,都能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可用于制备氢气Fe2O3+6HCl=2FeCl3+3H2O盐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以用来除锈。Cu(OH)2+

6、2HCl=CuCl2+2H2O利用盐酸跟碱反应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HCl+AgNO3=AgCl↓+HNO3白色沉淀可用于检验Cl-的存在。复分解反应Cu(OH)2+2HClHCl+AgNO3CuCl2+2H2O=AgCl↓+HNO3=像这类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ADADADADADAD复分解反应的特征AB+CD=AD+CBBCBCBCBCBC+CB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u(OH)2+2HCl=CuCl2+2H2OHCl+AgNO3=AgCl↓+HNO3CaCO3+2HCl=CaCl2+H

7、2O+CO2↑H2OH2OH2O↓↓↓↑↑↑有难溶的物质(如BaSO4、AgCl)或难电离的物质(如H2O)或挥发性的物质(如CO2)生成,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这类反应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