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

ID:57012867

大小:1.6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7-26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_第1页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_第2页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_第3页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_第4页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声、热现象和光第4讲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在月亮、闪电、蜡烛、电灯、太阳、萤火虫等物体中,能称为自然光源的是闪电、太阳、萤火虫。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理想模型(选填“理想”或“猜想”)。4.影的形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无法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例如: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5.

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约为3.0×108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经历500s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8km。6.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730472580.8千米),1光年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路程。二、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结论是:(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入射角

3、,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反射分类:①镜面反射:阳光照在镜子上,会被平行反射,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去,会感觉到刺眼,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②漫反射:平时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该物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这种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平面镜成轴对称。2.平面镜应用: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实像与虚像:实像:实际

4、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也可以用照像机拍摄,还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也可以用照像机拍摄,但不能用光屏承接。1.光的直线传播例1炎热的夏天,树荫下比太阳下要凉快得多,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折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变式题1.1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小孔成像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D2.光的反射例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5、。变式题2利用反射定律,完成下图的光路图。例3(2015·娄底)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D变式题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3.平面镜成像例4小芸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

6、中所成的像。变式题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A例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是否要透过玻璃板才能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答___。能否用家用镜子的镜片替代玻璃板?答:。(2)用玻璃板和与A相同的蜡烛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并标记像的。(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玻璃板。是不能大小位置靠近变式题5.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

7、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刻度尺位置前虚不变变式题5.2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

8、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