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

ID:57013158

大小:70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26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_第1页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_第2页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_第3页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_第4页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散染料染色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与染色性能的关系第三节分散染料染色的基本原理第四节分散染料的涤纶染色工艺第五节分散染料对其它纤维的染色第六节分散染料新型染色工艺第七章分散染料染色(DyeingwithDisperseDyes)1第一节引言染色纤维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概述涤纶纤维分子小,结构简单,不含强亲水性基团,仅含羟基氨基硝基等弱极性基。含分散剂醋酯、聚酯、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染色S高温、SE、E低温型还原清洗与牢度的关系热迁移与热升华牢度—染料的结构和性能组成超分子结构性能应用2一、染料的溶解性(过低上染慢;过大亲和力低)染料晶体溶解状态染料

2、胶团中染料第二节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与染色性能的关系(分散剂胶团)单分子染料染料分子结构、大小;极性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分散剂的性质,用量;染料的晶格结构和颗粒大小。外因内因含羟基等极性基溶解性高升温可提高染料溶解度纤维上染料3二、染料的分散稳定性分散剂(增溶)及其它组分(如钙镁离子、电解质等)染料选择、浓度及颗粒大小染液温度及工艺防止晶体增长和晶型转变现象三、染料的化学稳定性1、耐酸碱稳定性染浴pH值:5~62、耐还原剂稳定性Ar—N=N—Ar+4[H]→Ar′—NH2+Ar′—NH2还原清洗+拔染印花过饱和、染深色、配液化料不稳定晶型→稳定晶型

3、酯基、酰胺基、氰基,在高温碱性会水解羟基在高温碱性时离子化,增加染料亲水性高温强酸时催化染料水解,或—NH2离子化4第三节分散染料染色的基本原理一、涤纶(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耐酸不耐碱高强高弹性耐热性好吸湿性低染色性能差其它性能二、染料的上染过程5三、分散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分散染料染涤纶的吸附等温线为能斯特型(Nernst),又称为分配型吸附等温线。斜率K为分配系数(染料在纤维和溶液间的分配)斜率越大表示染料从染液上染纤维的倾向越大,但饱和值不一定高。K值大,说明染料对纤维亲和力大。“固溶学说”纤维的吸附饱和值就是染料在纤维中的“溶解度”。6一些

4、结构差别较大的染料混合使用后,它们的上染速率、分配系数和染色饱和值与单独使用时相比基本相同。概念性能拼色同晶结构和性质相近的染料在溶液中甚至在纤维中可形成混晶,出现同晶现象。对结构相近的一些染料不具有加和性。染料的染色加和性,合理拼混染料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四、染料的加和性()(增效作用)定位吸附→竞染绿色、棕色多为拼混染料黑色、藏青、7Textinhere高温高压第四节分散染料的涤纶染色工艺热熔载体TDTg有机溶剂染色、碱性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等染色转变温度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相似相容涤纶的TD和Tg在150℃左右热定型

5、时最高。超细旦纤维染色,同样条件颜色浅,光牢度差。了解纤维受热史8一、载体染色法(携/导染剂)载体染色是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使分散染料能在常压100℃以下的条件上染涤纶的一种染色方法。(一)常用载体及其作用载体是能显著提高分散染料上染涤纶速率的一类化学助剂。常用的载体一般是结构简单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如邻苯基苯酚、水杨酸甲酯、甲基萘、联苯、联苯酚、苯甲酸酯、氯苯等,或其复配物。它们水溶性一般不高,使用时需预先制成乳化液或分散液,并保持其稳定性,否则易形成载体斑,造成染庛。大多气味大或有毒。9(二)载体染色工艺载体染色时,应选择适量

6、的载体。用量过多,会使上染百分率下降,甚至出现剥色作用。载体也可用于涤纶染色庛病的修复。一般染中浅色时,用量为2~3g/L;染深浓色时,用量为4~8g/L。载体染色特别适合于如毛涤等混纺织物的染色。目前,载体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原因:易使染液分散稳定性下降,染料聚集而产生染庛;染色后载体去除较难,使牢度下降及对人体刺激;毒性及生物降解性,污染环境。10二、高温高压染色法(HTHP)涤纶高温高压染色法一般是在130℃左右染浴中,在密闭的高压染色设备中进行的一种湿热染色方法。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染料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但对设备要求高,时间长

7、,效率低,能耗大。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调节剂等。结晶增长及晶型转变低聚物的形成染色过程11三、热熔染色热熔染色法是于180~220℃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热熔染色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固色率稍低。染色时由于织物受张力较大,染色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法,染浅、中色。染色过程包括:浸轧染液、烘干(红外预烘,热风及烘筒)、焙烘固色及还原清洗等阶段。12(一)浸轧染液浸轧液组成: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染料颗粒要匀细,pH为6.5~7,

8、室温浸轧,涤棉织物轧液率50~60%,纯涤40%左右。(二)烘干分散染料吸湿性差,染料颗粒在烘干时易泳移。采用合理的烘干方式;提高浸轧效果,减少带液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