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

ID:57014231

大小:1.13 MB

页数:90页

时间:2020-07-26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_第1页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_第2页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_第3页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_第4页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第一节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第二节土地质量评价第一节土地质量与土地规划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具体指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当前研究重点: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2.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土地质量的意义合理组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任务。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时,既要考虑规划区域的土地数量水平,又要重视规划区域的土地质量状况,合理运用土地数量与质量的互助替代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不仅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还要重视对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的保护。第二节土地质量评价一、土地质量评价的

2、概念1.概念土地质量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目的前提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和划分等级的过程。2.分类依据评价对象:城镇土地质量评价;农用地质量评价;依据评价属性:土地自然质量评价和土地经济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目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土地农业经济评价,土地国民经济评价。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概念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二)特点1.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其适宜程度的评价。2.土地适宜性评价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背景、还要顾及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评价

3、结果具有不固定性,随着投入水平、利润、产值、技术水平等改变而改变。(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一定的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永续利用原则即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效益原则即土地所获得的收益与其投入相比是有利可图的。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进行评定。综合性原则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定。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既要评定土地当前的适宜性,也要对进行土地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进行评定。(四)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1.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分类体系

4、为规划目的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一般采用多级续分制的适宜性分类体系。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适宜性共分为四级,即:(1)土地适宜性纲反映土地适宜性的种类,表示针对所考虑的土地用途将土地评价为适宜还是不适宜。纲有两个,分别用S和N表示。S纲,适宜:这类土地对所考虑的土地用途持续利用能产生足以抵偿投入的收益,而且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N纲,不适宜:这类土地对所考虑的土地用途不能持续利用。(2)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内适宜性的程度,可按照在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在适宜纲内,级的数目不作规定,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而确定,可以只有两级,而最多

5、一般不超过5级。实践中,多采用3级,其在定性分类中可以分别采用下列名称和定义进行描述。S1级,高度适宜: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没有限制,或只有较小的限制,它不致显著地降低产量或收益,并且不会将投入提高到超出可接受的程度。S2级,中度适宜:土地对指定用途的持续利用中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性,这些限制将减少产量和收益并增加所需的投入,但从这种用途中仍能获得利益,虽尚有利可图,但明显地低于S1级的土地。S3级,勉强适宜:土地对指定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严重的限制,因此将降低产量和收益或增加必需的投入,其收支仅仅勉强达到平衡。在不适宜纲内,通常分为两级:N1级,暂时不适宜:土地具有短期

6、能克服的限制性,但在目前技术和现时合算成本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限制性的严重程度达到在既定方法下不能保持土地有效地持续利用。N2级,永久不适宜:土地限制性非常严重,以致于在既定方法下不存在有效地持续利用的任何可能性。(3)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限制性的种类,如土壤水分亏缺、侵蚀危险。亚级用有帮助记忆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S2m(m表示土壤水分限制性)、S2e(e表示侵蚀危险的限制性)。S1级下没有亚级。(4)土地适宜性单元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亚级水平的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水平的相似限制性种类,单元与单元之间在限制性的程度上存在差

7、别,这种差别足以影响土地利用或经营管理。适宜性单元可用连接号后加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如S2e-1,S2e-2,S2e-3。在一个亚级内划分单元的数目不受限制。2.我国提出的分类体系我国目前为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的适宜性评价一般采用类、等和型三级组成。土地适宜类指土地适宜的用途,如宜农、宜林、宜牧、宜建设等。土地适宜类可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得更精细,如宜茶、宜水稻、宜住宅用地、宜工业用地等。土地适宜等反映土地对于特定用途的适宜性程度,通常为三等;一等地(Ⅰ):土地对评定用途可持久利用而无明显限制,或只有微小限制,土地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收益。二等地(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