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

ID:57017054

大小:298.7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30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_第1页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_第2页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_第3页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_第4页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该项目主要成果为:1.找矿获得重大突破。截止2014年底,累计查明(333)以上资源储量:金283吨,共生全铁矿石量4388万吨,磁性铁矿石量3367万吨,铜51万吨;伴生银6527吨,铜21万吨,铅175万吨,锌48万吨,金34吨,全铁矿石量1175万吨,磁性铁矿石量2711万吨,硫101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近1500亿元。2、划分矿床类型为“二型五类”。根据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的提高,提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属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将矿床类型划分为“与富碱斑有关的热液型”和后生风化搬运

2、沉积形成“残坡积型”两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五个亚类。通过总结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思路和成矿预测,为找矿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3、勘查技术方法和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为勘查突破提供借鉴。本区建立的“重力+磁测+大比例尺化探+地质+探矿工程”勘查技术方法和综合找矿模型,将为矿床深部及周边找矿和矿体定位预测提供创新思路与新的找矿方向,为西南三江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产勘查的找矿突破提供技术方法的借鉴和启示。4、丰富和发展了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北衙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将带动西南三江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产勘查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发

3、展了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其成矿理论创新,将带动西南三江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产勘查突破。5、为已知矿区深边部找矿突破提供典型范例。资源枯竭濒临破产的北衙老矿山,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并指导找矿,获得找矿重大突破。见证了围绕已知矿区深边部找矿、就矿找矿仍然是找矿成功的重要途径。6.带来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托持续增长的金矿资源,北衙矿山年产金5吨,年产值达20多亿,年上缴利税2.54亿、企业年获利8亿元的现代国有控股企业,列为“中国黄金生产十大矿山”和“中国黄金经济效益十佳矿山”。科研院校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为科研基地,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

4、多篇,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研究生。7.在商业性矿产勘查领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十五年来,北衙矿区累计施工钻孔1146个,进尺28.73万米,投入商业性勘查资金3.63亿元。集团走上了良好的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企业对商业性勘查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在省内和国内商业性矿产勘查领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该项目是成矿理论创新、老矿山深边部找矿突破、产学研相结合,商业性矿产勘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功典范,找矿成果有力促进了云南黄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经10多年持续投入与工作,先后提交多份阶段性勘查报告

5、,成果报告于2014年8月前取得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由于项目突出找矿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荣誉: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北衙整装勘查作为先进经验交流发言;2012年1月,“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矿详查(四期)”获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找矿行动云南采访团”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全国十五家主流媒体到北衙矿区进行现场采访和报导;2013年7月,“云南鹤庆县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整

6、装勘查”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奖”;2014年6月,“云南黄金集团北衙金矿”获2014年中国探矿者年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4年9月,“云南省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五期)”获中国国际黄金大会“最佳勘查奖”;2015年1月,“云南省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五期)”获中国地质学会2014年“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在云南省实施“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国土资源部正在实施的“找矿战略行动计划”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见附件48-50)。根据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的重大找矿突破,2013年国土资源部将“云南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列

7、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2013-2020年要求再提交新增资源储量:金300吨、铜40万吨,铁1.5亿吨、银3700吨、铅锌200万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评价本项目属于石油勘探与开发类基础研究应用型,开展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评价研究,为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更大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理论成果有:1、首次建立了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动态演化模式,开拓了艾丁残余古油藏与托甫台加里东中期岩溶勘探领域;2、提出了塔西南早古生代存在盆地-斜坡相的新认识,改变了前人

8、对该区早古生代发育古隆起的认识,明确了麦盖提斜坡东部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风化壳岩溶缝洞油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