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

ID:57032078

大小:43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7-27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_第1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_第2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_第3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_第4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光源设计规范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光源设计规范众所周知,目前随着LCD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背光源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今天的背光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都有很大提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下面就我司在多年开发、生产背光源中积累的知识介绍如下:一、背光源的分类:1、按光源方向:底部光侧部光2、按发光器件:LED(芯片式、二极管式、贴片式)CCFL式(冷阴极灯管))3、按用途:仪用、手机用、显示器用4、按颜色分:单色:YG、G、B、W、R、O、A多色:RGB、GO二、背光源的典型结构:1、底部光:图1二、背光源的典型结构:2、侧部光:图2二、背

2、光源的典型结构:3、CCFL式:图3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原理]1、底部光的工作原理:多点成面原理a:芯片的射束角图4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原理]b:距离S和高度H的关系式:为保证背光源不出现明显暗隔现象,距离S≤2Htgа39°(0.81)=1.62H当H=5时,S=6.8mm图5图6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原理]2、侧部光的工作原理:a:全反射效应:我们知道,导光板是由有机玻璃(PMMA)制造的,它的折射系数N1=1.4916,而空气的折射系数N2=1,当

3、光线从导光板射向边界时,只要入射角I1大于某一角度时,光线不再有折射分量,而是全部被反射回导光板中(如图),根据折射定理:求临界角I0N1sinI0=N2sin90°sinI0=N2/N1=1/1.4916=0.67I0=42°结论:当入射角I1≥42°时,光线被全反射图7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原理]b:网点的作用:如图为了把光线均匀地分配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必须在导光板的底面制造出网点,有了网点就会破坏全反射,出现漫反射现象,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图8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原

4、理]3、背光源的亮度与光源的关系:式中:LV-----产品最低亮度(cd/m2)S---背光源发光面积(mm2)∑IV-----LED发光强度之和(mcd)η------背光源的光效率η=0.2~0.6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1、光参数:A:亮度Lv:单位是cd/m2(或称尼特NT)指最低点亮度,允许+50%颜色LED背光源:一般Lv=10~200cd/m2(LED点亮5分钟后测试)CCFL背光源:1000~4000cd/m2(CCFL点亮15分钟后测试)彩屏手机:1500~4000cd/m2B、颜色:

5、单色LED用峰值波长λp和主波长λd表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设计时波长应给一个合理的范围:±3nm1图9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C、白色的用色坐标X、Y标示,设计时色坐标应给一个合理的范围:X、Y±0.02;上用白色区域如下图所示:图10图11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D、亮度均匀性ΔL:ΔL=Lmin/Lmax≥70%(以上光参数一般用BM-7亮度色度仪测量)测量均匀性时根据背光源面积的大小,按表中规定的选点数逐点测量:图12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2、电参数:A、顺向电压V

6、f:(V)(If=10~20mA)时,每支GaN基LED(B:兰、W:白、G纯绿)Vf:=2.8V~3.6V,其它(R、G、YG、O、A)Vf:=1.8V~2.2V,定电压工作时:标注工作电流范围;B、顺向电流If:(mA)极限值If=25mA允许使用If=20mA,一般设计值10~15mA,定电流使用时:标注工作电压范围;C、反向漏电流Ir:越小越好,一般要求Vr≤0.1mA/支路(Vr=5V时)CCFL的电参数:管电流IL=5~6mA最大8mA管电压VL=400~600V工作频率F=30~80KHZ(40~

7、60KHZ常用)直径系列:1.8、2.0、2.2、2.4、2.6灯管形状有I、L、U型五、目前制造极限值:A、导光板厚度≥0.8mm背光源成品≥1.2mm,成品厚度公差≥±0.20mm,手机导光板成品≥0.7mm;B、PCB宽度≥1.5mm,PCB引脚宽度≥1.2mm;C、胶条宽度≥0.8mm,胶条公差≥0.20mm。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1、PCB与PIN连接方式A、与PCB一体式(优先);B、PIN针式(PIN脚和LED管脚);图14图13图15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C、引线式;D、无PIN式;图1

8、7图16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2、PCB与导光板的连接方式A、卡位式(优先):安装方便可更换;B、熔铆式;C、胶粘式(用502胶粘贴);D、底装式;图18图19图20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3、导光板的结构形式:A、平板式(优先);B、带凸缘式(用于扣装);C、导光板加反射框结构(光密封好,尺寸大)4、单面进光与双面进光:A、单面进光(优先)B、双面进光:用于长宽比很大(L/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