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

ID:57037079

大小:4.4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2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制作人:王邦一、油田概况二、区域构造单元三、地层四、生储盖特征及油气藏特征五、今后勘探方向一、概况延长油田位于陕西省延长县七里村乡。1907年在延1井获得工业性油流;1953年正式转入开发。2008年延长油田公司全年生产原油1082.53万吨,同比净增50.85万吨。二、区域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延长油田位于陕北斜坡构造单元的东部。陕北斜坡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呈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平均坡10m/km,倾角不到1度以鼻状构造为主。陕北斜坡在晚元古代及早古生代早期为隆起区,没有接受沉积,仅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沉积了总厚500~1000m的海相地层。晚古生代以后接受

2、陆相沉积。三、地层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组成沉积盖层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滨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碎屑岩。新生界仅在局部地区分布四、生储盖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育着中元古界及下古生界海相、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及中生界湖相三套烃源岩。烃源岩层划分层位沉积相类型中生界湖沼碎屑岩中生界下侏罗统延安组内陆湖沼相上三叠统延长组内陆湖沼相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山西组内陆河间湖沼相上石炭统太原组滨海沼泽相中石炭统羊虎沟组海湾泻湖相元古界及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下古生界中奥陶统平凉组深水盆地砂页岩相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开阔海及局限海

3、石灰岩相中寒武统张夏组盆地边缘石灰岩、页岩相元古界蓟县系开阔台地白云岩藻白云岩相四、生储盖组合—延长组地层段厚度/m油组岩性第五段T3y5100~200长1深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局部夹薄煤层.第四段T3y4100~250长2长3灰绿色中—细粒砂夹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储油层之一.第三段T3y3120~400长4+5长6长7砂泥岩互层.长4+5以泥页岩为主,是较好的区域盖层.长6以砂岩为主,是盆地的主要储油层;长7在盆地南部发育“张家滩”页岩,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第二段T3y2100~200长8长9以湖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沉积.长8相对较粗,是重

4、要的储油层;长9以泥页岩为主,习称“李家畔”页岩,是延长组重要的烃源岩之一.第一段T3y1100~300长10灰绿色、浅红色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及粉砂岩.砂岩为沸石胶结,呈麻斑结构.烃源岩—长7暗色泥岩湖相沉积的长7烃源岩主要为Ⅱ1型干酪根。长4+5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为Ⅱ2型和Ⅲ型有机质。长7段暗色泥岩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初期Ro已达到0.7%,进入生烃门限,开始生油,早白垩世末达到生油高峰。储集层延长油田的储集层为延长组的长6油组,属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厚层块状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长6油层组,埋藏深度60~300m,厚100~150m,含油砂岩厚

5、45~90m。进而划分为长61~5五个小层,含油以长61和长63为主,长62和长64仅局部含油。油层厚度13.0m,孔隙度9.9%,空气渗透率0.54毫达西,原始含油饱和度50.4%。盖层区域性盖层:长4+5发育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在区域范围内为长6三角洲成因的砂体提供了盖层条件。局部性盖层以长6油层组内部盖层发育较好,岩性主要为三角洲相水下分流间湾泥岩、粉砂质泥岩及周期性湖进期形成的浅湖相泥岩,厚度一般为10~20m,横向延伸可达数百米,对局部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封盖作用。油气藏特征1、油层埋藏浅分布相对集中:油层埋藏最浅为5Om,最深约1800~1900m。一般油层主要分布层

6、位为长6油层组和长2油层组,主要分布深度在400~800m左右。2、油藏具有“四低”特点:油藏普遍具有低渗、低压、低气油比、低产的特点。3、原油性质好地层水水型单一:原油相对密度0.84,含蜡14%,含硫0.1%,水型为CaCL2型。4、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地层产状小于1°,构造圈闭和断层均不发育。油层沿着砂体的展布方向分布,或者上倾方向靠岩性遮挡而形成油藏。油藏类型形成机制示意图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透镜状储集层周围被不渗透性地层所封闭。岩性上倾尖灭油藏由于砂体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或泥质夹层,物性变差,从而起到遮挡作用。沉积压实构造油藏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低幅度沉积压实构造

7、。成岩圈闭油藏在成岩后生作用下,石英、长石颗粒受强烈的压溶嵌合,形成压嵌再生致密带起到封闭作用。水压封闭油藏油气所有浮力与水势压力的合力形成的封闭作用。构造--岩性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的作用,在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配以分流间湾或分流间沼泽相泥质岩,造成区域性遮挡,从而形成构造(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分布规律1、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2、鼻状隆起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3、油气分布受运移输导条件控制。由于延长组储集层物性比较差,油气的侧向运移少,主要是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