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

ID:57040123

大小:18.0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7-27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石凤海2013年5月15日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位于德国,地处欧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北部鲁尔区东欧西欧北欧南欧十字路口(2)交通条件:纵贯本区南北,、密布,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莱茵河莱茵河铁路公路水陆(3)资源条件:鲁尔区资源极为丰富,水资源充足。煤炭煤炭水资源关于鲁尔区区位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

2、字路口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D.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A莱茵河多瑙河2.工业特点(1)工业部门:煤炭、炼焦、电力、、化工、、建材等。煤炭炼焦电力钢铁钢铁化工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建材(2)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能源钢铁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弱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的、开始走向衰落。煤炭钢铁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B1.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下降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2.本地煤炭开采

3、成本升高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结构太复杂B.新技术革命的冲击C.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D.铁矿资源枯竭B2.环境恶化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煤炭重化工煤炭重化工生态环境恶化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大力扶持,促进产业结构。传统产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多元化工业旅游2.治理,加强,营造。环境污染环境管理绿色空间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实施“绿色空间”计划1.鲁尔区在治理过程中,有的钢铁公司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消费市场B.充分利用荷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接近能源地D

4、.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的铁矿石D莱茵河鹿特丹港2.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20世纪50年代以后,和带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石油核能煤炭、钢铁(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选)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A、B、C(4)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和等措施。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小结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5、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补充一: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匹兹堡补充二:中国东北老工业区1.资源条件:煤炭、森林、石油资源丰富煤炭森林石油2.工业体系:以重工业为主体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生产结构单一,技术,设备更新滞后。4.主要策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1.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

6、哪些整治措施?(答四点即可)(1)改造传统产业;(2)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或大力扶持新兴产业;(3)发展第三产业;(4)治理环境污染。下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2~3题。2.A工业区和B工业区曾经衰落的共同原因是()(双选)A.产业结构单一B.煤炭资源的枯竭C.城市化水平高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A、D3.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双选)A.劳动力B.机械化程度C.市场D.农业生物技术B、C补充三:中国的山西省(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读图回答1~2题。2.山西比德国鲁尔区优越的主要社

7、会经济条件是()。A.劳动力成本B.市场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A3.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煤炭工业的比例,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C.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