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ID:57044348

大小:5.91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7-28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2.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3.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含义。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5.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6.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

2、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2.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四)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

3、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五)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五)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六)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前提基础一.地理坐标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经纬网二.圆周运动1.向心力2.线速度3.角速度=万有引力(与质量成递增关系;与距离成递减关系)=s/t=2πR/T(单位:km/h、m/s)=ω/t=360°/T(单位:°/h)线速度和半径(

4、距离)有关,成正比例关系;角速度和半径无关。三.太阳高度(角)1.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2.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3.正午太阳高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NS第13页读图思考。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恒星日:360°23h56m4s太阳日:360°59′24h以什么作为地球自转的参照系?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第14页读图思考。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1.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3.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2、地球的公转读图1.18及相关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叫公转,其轨道是__

5、_________状,太阳位于_____________。2、公转方向____,周期约为____。(约为____日____时____分____秒)。3、公转角速度约为_____°/天。太阳近日点远日点公转方向7月初,公转速度慢1月初,公转速度快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公转小结:完成下表,比较自转和公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二、地球自转与时差2、昼夜交替的产生1、昼和夜的形成S昏线昼弧晨线夜弧太阳光线N晨昏线晨昏线的画法:1、与光线垂直2、平分赤道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春/秋分冬至夏至晨昏

6、线太阳光赤道北极南极30oE60oE90oE180oE150oE120oE侧视图上的晨昏线6.22N3006.22的俯视图S3006.22的俯视图晨昏线(晨线)NSN3003.21或9.23的俯视图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A.00,300EB.00,600EC.300N,300WD.00,1200E3、昼夜交替的周期(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3)计

7、算: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求地方时求经度(4)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4、地方时0o1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120oE东八区5、区时(l)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图(2)区时的计算方法: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

8、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