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

ID:57048524

大小:2.65 MB

页数:145页

时间:2020-07-28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1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2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3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4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理解)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属语法范畴。“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句式。2.“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也属语法范畴。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非常灵活,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有时活

2、用后呈现使动、意动、为动现象。1.特殊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5)固定句式2.词类活用(本题文本见专题十四的“粤题精讲”)(2008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之”在文言文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既可作代词、助词用,还可作动词用。B项的“之”属代词,放在否定句中,用作“罪”的前置宾语,整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便到皇帝处投案自首,皇帝没有加罪他”。故正确选项为B。该用法曾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然而

3、不王者,未之有也”中出现。A项的“之”为动词,译作“到任”,整句话的意思是“(周访)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不去就职”。该义项曾在《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出现。C项的“之”为代词,解作“他”,代指“杜弘”,整句话的意思是“周访率军追赶他,缴获的战马铠甲兵器数都数不清”。D项的“之”为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用法在中学教材中较常见,如《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整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将士尽死效力,我周访有什么功劳”。【参考答案】B近年来广东高考命题中,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类:(1)

4、将特殊句式单独命制选择题进行考查,设题的题型主要有:①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②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一项;③选出两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④选出属于某种句式的一项;⑤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等。(2)理解文言词语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3)将特殊句式和用法隐含在文言文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将特殊句式单独命题进行考查在高考中比较少见,只是偶一为之。如2006年广东卷单独设计一道题考了宾语前置的类型,2008年广东卷再次单独设计一道题考了代词做前置宾语的句式。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第二类和第三类

5、考查形式更为常用。如2004年广东卷翻译题考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省略句,宾语前置;2005年广东卷考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省略句和被动句;2006年广东卷考了疑问句和“非……乎”这个固定句式;2007年广东卷考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008年广东卷考了名词活用为动词、省略句、宾语前置;2009年广东卷考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句等;2010年广东卷考了省略句。自2002年出现翻译题后,高考就将对该考点的考查列为重要目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成为句子被选用作翻译句的重要构成条件,是重要的得分点,所以掌握

6、该考点的基本知识对顺利进行文言文翻译至关重要。考点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几种类型。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1.有标志的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这种形

7、式也较多见,如:(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受……于……”表被动。A.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就是由“于

8、”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B.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用“见……”、“见……于……”表被动。如:需注意的是,“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客气的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也为此种用法。(3)用“为……”、“为……所……”表被动。这里的“为”起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的作用,如:2.无标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