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

ID:57060928

大小:447.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7-30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_第1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_第2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_第3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_第4页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主讲教师徐志奇第五章语法一、词类活用二、古代汉语的词序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法五、副词六、代词七、介词八、连词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词类活用1、古代汉语实词及其特点2、词类活用的定义3、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4、活用与动宾意义关系5、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7、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古代汉语实词及其特点1)词有定类古今汉语词都有定类,都有一定的语法功能(词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2)古汉语的词类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与词的结合关系、词的意义,古汉语词类可分为九类:名词(包括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动词(包括系词

2、、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前六类都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为实词;后三类不能直接用作句子成分,只起语法作用,意义比较虚,为虚词。3)古代汉语实词的特点名词,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判断句的谓语。前面能加形容词数词和代词,一般不受副词、助动词、介宾短语修饰。动词,主要用作句子的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名词、形容词在某种情况下可转为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主要是加在名词之前作定语,也可作谓语、补语、主语、宾语、状语。一般不受助动词修饰,不能修饰代词。2.词类活用的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的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

3、环境或条件下,临时改变其词性和基本功能,灵活地当其他词类的词使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3.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人名等名词都有活用为动词的。活用之后,其名词意义大都存在,同时增加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惠子相梁。(庄子·秋水)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之后,其

4、形容词的意义基本存在,同时增加了相关的动作意义。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江黄远齐而近楚。(刘向《新序·善谋》)3)数词活用为动词多限于基数词,活用之后,其意义是在数词义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动词意。例如: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商君书·赏刑)素丝组之,良马五之。(诗经·卫风·干旄)诛赏而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4.活用与动宾意义关系1)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来表达兼语

5、式的内容。由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来的动词带上宾语,也都可以含有这种意义。A、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之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史记·高祖本纪)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荀子·王制)

6、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齐策)C、名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者产生相关的动作行为。例如: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韩非子·忠孝)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国语·吴语)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而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资治通鉴·周纪四)2)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常见于由名词和形容词活用来的动词。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它是主语主观上以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7、孟子·离娄下)夫差智大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韩非子·难三)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B、名词的意动用法它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不如吾闻而药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外黄富人女甚美,佣奴其夫。(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左传·昭公十七年)3)为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含有“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以及名词活用成的动词有时便有这种现象。例如:夫人将启之。(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