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

ID:57066872

大小:2.1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7-30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_第1页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_第2页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_第3页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_第4页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弱土地基处理12区域性地基简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软弱土地基处理福建工程学院土木系岩土教研室软弱土地基概述软弱土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上、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冲填土(吹填土)是在整治和疏通江河时,用挖泥船或泥浆泵把江河或港湾底部的泥砂用水力冲填(吹填)形成的沉积土。冲填土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如以粉土、粘土为主,则属于欠固结的软弱土,而主要由中砂粒以上的组颗粒组成的,则不属于软弱土。杂填土一般是覆盖在城市地表的人工杂物,包括瓦片砖块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等。其主要特性是强度低、压缩性高和均匀性差。一、软弱土

2、的特性(一)软土的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2)压缩性较高。(3)抗剪强度很低。(4)渗透性较差。(5)具有显著的结构性。(6)具有明显的流变性。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较高和渗透性较差等性质,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如果不作任何处理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一、软弱土的特性(二)杂填土的特性(1)成分复杂;(2)无规律性;(3)性质承堆填龄期而变化;(4)含腐植质和水化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杂填土是比较疏松和不均匀的,在同一建筑场地的不同位置,其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较大差异。一、软弱土的特性(三)冲填土的特性(1)顺出口方向土粒

3、由粗逐渐变细;(2)纵横方向上土粒不均匀;(3)含水量不均匀;评价冲填土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特征值时,应考虑欠固结的影响,对于桩基则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二、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地基土强度,改善其变形特征和渗透性 提高抗液化能力、消除湿陷、胀缩等其它病害地基处理目的——是改善地基土工程性质,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热学处理置换排水密实加筋搅拌灌浆加热冻结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1)换土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提高浅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小

4、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砂、碎石垫层;隔水作用——素土或灰土垫层。(2)强夯法(2)强夯法作用机理饱和粘性土在强夯冲击能量作用下,经历饱和细粒土的排气压缩、土体液化、重新固结和强度恢复等过程,使得夯后地基承载力提高,压缩性降低。加固目的高填土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小不均匀变形;地震液化地基:消除或降低地基的液化势;湿陷性黄土地基:消除地基湿陷性;软土地基: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减小变形。(3)预压固结法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堆载预

5、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挤密法主要靠桩管打入地基中,对土产生横向挤密作用,在一定挤密功能作用下,使松软土地基密实,改善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4)挤密法砂石桩法土桩挤密法灰土桩挤密法(5)振冲法在粘土中主要起振冲置换作用,置换后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土组成复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动挤密和振动液化作用。振冲置换法振冲密实法作用机理:振冲碎石桩振冲碎石桩振冲碎石桩分为深层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干法)采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在地基加固深度内将水泥浆液或粉剂压入或喷入软土中,并与软土强制搅拌混合,使水泥与软土硬结合

6、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加固桩体,与其周围未加固软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6)水泥土搅拌法水泥搅拌桩第十二章区域性地基福建工程学院土木系岩土教研室12.1区域性地基概述区域性地基: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山区地基及地震区地基等。这类地基土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各自地质成因等不同,而与一般土的工程性质有显著区别,并带有一定的区域性。特殊土它们各自具有一些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软土的高压缩性、冻土的冻胀变形等。当其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如

7、果不注意这些特点就会造成事故。为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应根据其特点和工程要求,园地制宜,综合治理。我国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广泛分布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区地基,经常出现多种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和土洞等,结工程建设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山区建设的特性,合理利用,正确处理山区地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时,在岩土中传播的地震波引起地基土体的振动,当地基土强度经受不住地基振动变形所产生的内力时,就会失去支撑建筑物的能力,导致地基失效,严重时可产生像地裂、坍塌、液化、震陷等灾害。地震中地基的

8、稳定性和变形以及抗震、防震措施是地层区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主要考虑的。12.2区域性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岩溶、土洞和红粘土地基湿陷性黄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