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

ID:57068683

大小:685.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31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3页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4页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卷第2期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Vol.8No.22013年12月E-JOURNALOFCHINAURBANSTUDIESDec,2013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为例袁谆,孙斌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摘要:职住均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其实施有利于缓解交通,减少通勤,降低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本文对职住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以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职住分离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住房性质、就业人数、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密度、总量职住均衡比率等,本

2、文运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找出各个因素对职住分离的影响,以期对职住分离的影响机制有一定的认知。关键词:职住分离;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上海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1职住均衡做为一个重要的城市规划理念,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为视角,对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试图基于实地调研和统计资料,尽可能多地寻找到影响职住分离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机制,以期对合理布局就业和居住空间提出积极的政策建议,降低城市交通成本,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3、。1文献综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美国郊区化的大规模发展,低密度蔓延的城市空间结构导致了通勤距离的增长和城市环境污染加剧。针对这一现状,赛维罗提出了就业-居住均衡政策,认为职住均衡是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Cervero,1989)。职住距离做为衡量职住均衡的重要指标,通常职住距离越短,说明该区域就业-居住越均衡。然而,影响居民职住距离的因素纷繁复杂,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过量通勤学派认为就业地点的可达性并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住房价格、邻居素质、学校等公共设施及人们对不同住宅类型的偏好,都对人

4、们的居住地选择过程有影响(Giuliano,1991),甚至这些因素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比通勤方便性更大(Wachsetal.,1993),比如人们为了选择低密度住宅而使通勤距离增长(Levine,1998)。此外,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经济因素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住宅选址会产生影响(MayoS,1973;FriedmanJoseph,1975;LermanS,1975;PollakowskiM,1975.)。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交通可达性比消防、教育、休闲娱乐等社区花费重要,而家庭收入、住宅面积比交通可达性重要

5、。(MartinWachs,BrianD.Taylor,NedLevineandPaulOng,1993)假设在选址中通勤距离是次要因素,房价、学校质量和社区安全更重要。也有学者将将交通设施的供给作为内生变量,即在存在拥堵的情况下,居住选址、交通特征和交通成本被同时决定(Straszheim,1998)。职工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使得居住地选择的决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女性参与·劳动以及所引起的家庭结构的显著变化对就业-居住均衡理念构成了明显的挑战。此外,在未来就业机会不确定和存在搬迁成本的情况下,居住选

6、址也存在跨期最优问题(Crane,1996)。收稿日期:2013-1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作者简介:袁谆(1988—),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120袁谆,孙斌栋8卷从国外文献研究来看,职住距离是诸多因素相互平衡下的结果,并非确定的某一个或某一类因素起到主导作用,且在不同的区域各因素的权重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职住距

7、离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维度:一是自身及家庭维度,人们根据自身的社会属性导致的对住宅类型的偏好、女性是否就业以及家庭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住距离,不同层次的人群和不同结构的家庭在就业—居住地的选择上会产生不同的偏好,体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二是社区和城市维度,住房价格、邻里素质、公共设施配套、学校质量、社区安全、休闲娱乐等都会对人们的就业—居住选址产生影响,这些成为影响职住距离的普遍因素,呈现一定的共性。在国内学者中,郑思齐(2009)将影响城市中通勤时间的因素归纳为三个层面:工作机

8、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且认为职住分离主要是由集聚经济与通勤成本两股力量的相互影响的结果。柴彦威(2011)以居住区为单位运用多元回归对职住均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郑丽敏(2012)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把数据的社会经济属性和空间位置相结合,探讨了北京职住分离的影响机制。姚永玲(2010)以北京为例对不同人群职住分离及通勤行为进行调查。也有学者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对职住均衡的影响,如在房价与就业地分布的关系上,于璐等(2008)则进一步发现多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