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

ID:57072617

大小:241.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1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_第1页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_第2页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_第3页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_第4页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形色外诊简摩》有感周学海,字澄之,安徽建德人,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卒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周氏出身官宦门第,生而好学,自幼入塾,沉酣经史词章之学。中年以后,因积劳多病而发奋专攻医学,终成名医,其生平著述甚丰,历三十年而成《周氏医学丛书》,凡三集三十二种,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和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清代名医载入《清史稿》列传者之一。《形色外诊简摩》成书于光绪甲午仲冬(1894年),为继周氏《脉学四种》之后的又一诊断学力作,主要是论述望诊,周氏认为“前人每谓切脉为末,三诊为本,及其著书立说,又详于脉而略于三者”,即便有望、闻、问三诊的著述也多“立说者不

2、过约撮大概,诠释古义且不能全”,周氏鉴于这种实际情况,于是上取内、难,下及各家而撰成《形色外诊简摩》一书。该书以望诊为本,论述精详,颇多创见,而以闻、问二诊作为附篇,是明清以来少有的望诊学专著,对于中医诊断学尤其望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1上承《内经》,详述望诊《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对于四诊各有论述,其中涉及大量的望诊内容,周氏认为“《内经》言之至精且详”,而且对于望诊的作用也倍加推崇,如其在序中所言:“三法之与切脉,固互为主辅矣,三法之中,又望为主,而闻、问为辅,古人洞见五脏癥结,即操此术也。”故周氏将《内经》中的望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类整理,大部分取自《内经》原

3、文,重新进行了更为合理的编排,除《内经》以外的医书则取《难经》、《中藏经》、《脉经》、《千金方》、《千金翼方》中的望诊内容作为补充,因舌诊在伤寒、温病学派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故又特选取了陶节庵、叶天士两家对于舌诊的著述,周氏在遴选舌诊资料时非常慎重,他认为陶、叶两家所言,“皆其所亲见而施验也”。对于各家的望诊著述,周氏除编纂整理之外,往往参合个人见解,作扼要的注释或补充,以便读者易于领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后世大都注重脉学,尤其是明清大量脉学著作涌现的风气下,周氏特别的注意望诊,并且上承《内经》进行整理,足见其不盲从的治学精神,这一点在当时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

4、义。2形色合参,察形为先望诊基本上可以分为色诊和形诊,历代医家对于色诊论述较详,而周氏却将形诊放在了卷上,首加论述,这是因为人体的外形和动态在望诊中提供了大部分的诊断信息,周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把形诊首先列出,可谓独具只眼。周氏在论述形诊时首先阐明形诊总义,提出了身形内应脏腑部位篇和身形内应脏腑病症篇,广采《内经》对于身形与脏腑相应的论述,以使初学者能从整体上把握人体外在部位与脏腑疾病的关系。有关形诊的论述,在《灵枢》中体现尤多,诸如阴人阳人、五形人、二十五人诊法等,周氏都一一加以整理论述,此外对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诊法,如诊毛发、诊鼻、诊人中、诊唇、诊齿、诊耳、诊爪甲等,周氏都

5、从理论到具体诊法做了详细的阐释,以使读者能一目了然,非常便于掌握。周氏还提出诸病以肥瘦决难治易治的观点,认为“肥人肉淖理疏,邪气易于深入,而痰多气滞又难于出,故难治也”。肥人易患中风,周氏认为其原因是“形厚气虚难以周流,气滞痰生,痰积生火,故暴厥也”;而瘦人易患劳嗽,是因为“瘦人阴虚,血液衰少,相火亦亢”。对于从患者外形的肥瘦,察知其气血盛衰的原理做了简明准确的论述。除了对于经典形色诊法的论述整理外,周氏还对诊络脉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正如周氏所言:“络色之变,皆有血生。青黑皆血寒而瘀,而有浅深之辨;黄赤皆血热而沸,而有燥湿之殊。”周氏将诊络脉法同症状结合,从而可以判断病位及预后:“

6、血脉通于心,若络色或赤或黑,而腹内作痛,神气清明者,此病在小肠及脉络中也。若狂躁者,血热攻及心包也。若昏迷不省者,血寒而瘀甚矣,全不知人,即死。”由此可见周氏对于络脉诊法的重视及独特领悟,在中医诊断上也是独具特色的。3推崇面诊,创分位图面部望诊为中医之所重视,周氏对此亦非常推崇,自《内经》即有明堂诊法的论述,经历代医家补充发挥,可谓精详,然在具体应用中仍有模糊之感,周氏经过研究,提出了独创性的面部脏腑肢节分位图说,使得面诊更加清晰,其面部脏腑肢节分位图说如下图所示:该图是以鼻柱两侧线、内眦、目睛、颧侧等部位为划分标识,纵向分为九行,然后对应人体相应的脏腑和肢节,条理清晰,一望而知,

7、从而起到更好的司外揣内的效果。周氏对于面部内应脏腑的原理,提出了四种解释:“有以筋所结,有以脉所过,有以气化所通,有以神明所发。”如“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是气化所通,而“舌心、耳肾、鼻肺、唇脾、目肝、眉胆”则是神明所发。对于具体的诊断上,周氏提出:“病在筋者,视筋络之部;病在气化者,视气化之部;病在神明者,视神明之部。”从而“知此分部之法,虽各不同,而皆各适其用矣。”可以看出,通过周氏的整理发挥,在将面部划分为九行的情况下,人体的脏腑和肢节在与面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