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

ID:57078526

大小:403.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7-31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_第1页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_第2页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_第3页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_第4页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枢协调障碍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枢协调障碍定义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是德国沃伊特(Vojta)博士1976年首先提出的,用于早期(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诊断脑损伤性疾病的概念,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又有发育障碍,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高危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病因(高危因素)出生前因素:母亲孕期大量吸烟、嗜酒或精神受刺激、妊娠期感染、用药、外伤、接触放射线、先兆流产、妊高症、糖尿病、风湿病、母亲智力低下、营养障碍,胎儿期的缺血缺氧、染

2、色体异常等遗传病。围产期因素:产程过长或急产、早产、过期产、巨大儿、低体重儿、窒息、脐带绕颈、脐带过短、臀围分娩、产伤、双胎或多胎等。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惊厥、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肺炎、败血症、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疸等。患儿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高危因素引起,主要高危因素是早产儿、窒息、体重低于2000g、重症新生儿黄疸,还有很多找不到高危因素,注意询问不出高危因素并不等于没有高危因素。婴儿运动发育主要遵循的规律一:头尾规律:最早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在躯干,最后在下肢。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二:先大肌肉动

3、作,后小肌肉动作:粗大动作的发育先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如先会挥动上臂,然后会拇食指对捏的精细动作。三: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1岁以内小儿粗大运动的发育1个月:俯卧位时稍能抬头,时间非常短暂,即瞬间抬头。2个月:俯卧位抬头与床面成45度角;交替踢腿动作。3个月:俯卧位头抬高可呈90度角,在坐位时能竖头。4个月:俯卧位能自由稳定地抬头与转头,小儿能在俯卧位与侧卧位之间转换,并发展到能自由地翻身;俯卧位双手支撑。5个月:在扶坐下小儿能挺直躯干,扶站时有跳跃动作。6个月:独坐时小儿身体前倾,弓背。出现坐

4、位前方平衡。7个月:独坐(直腰坐),扶物站起。8个月:两上肢向前爬(俯爬),出现坐位侧方平衡。9个月:四肢爬,扭身坐,扶站一脚抬起。10个月:高爬,独站,推车能走几步。出现坐位后方平衡。11个月:坐位自由玩,牵一只手能走几步。12个月:高爬稳定,独走。1岁以内小儿精细运动的发育精细运动主要是手指的控制能力。手指功能的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尺侧的动作发育,然后是桡侧,最后是手指功能的发育。取物时,先是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再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捏物。先以抓取为主,随后才有有意识的松手。一般而言,小儿从3个月起开始出现一种手的不随意的抚摸动作,5个月以后才出现带有一定随意性

5、的动作。1岁以内小儿精细运动的发育1个月:两手握拳,受刺激后握得更紧。2个月:手握拳,但紧张度逐渐降低,常半张开。3-4个月:玩弄自己的双手,出现企图抓握东西的动作。4个月:能在拇指的参与下抓住物体,但手眼协调性差。5个月:能主动抓物,抓物用手掌尺侧。6-7个月:能在双手间有意识地准确地传递物体。8个月: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抓取物体。9-10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捏取物体。10个月:能主动松手放弃手中的物体。10-12个月:会几页几页地翻书。关节伸展度的评价关节伸展度:被动伸展屈曲关节,观察伸展屈曲的角度变化。肌张力增高时关节伸展受限;肌张力低下时关节伸展过度。1.内收肌角:

6、指两侧下肢最大外展后的角度。检查时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向两侧展开双下肢,达到尽可能大的程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骨盆不要离开床面,观察小腿与大腿之间角度。3.足背屈角:检查者用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及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观察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正常1岁以内小儿在60~70度之间。关节伸展度的评价4.跟耳试验:又称足跟碰耳试验。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儿骨盆,一手抓一侧足跟向上碰小儿对侧耳。正常儿此试验阴性。未成熟儿及肌张力低下儿此

7、试验阳性;肌张力增高时,此试验阴性,足与耳距离加大。5.围巾征:是观察肩胛肌及上臂肌伸展的试验。在小儿觉醒时检查,检查者一手托住小儿颈部及头部,使保持正中位,以免上肢肌张力不对称,另一手握住小儿的手,向对侧肩部牵拉,观察小儿肘关节是否越过中线及上臂是否紧密地围在颈部。正常时肘关节不超过中线,下颌与肘关节间有一定空间;肌张力低下时,肘关节越过中线,肘关节与下颌无空间,就像围巾一样紧密地围在颈部,为围巾征阳性;肌张力增高时肘关节距下颌甚远。评分,环绕颈部为0分,肘略过中线为1分,肘未越过中线为2分。关节伸展度的正常值1.内收肌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