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

ID:57081776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01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_第1页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_第2页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_第3页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_第4页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处作业安全规范1 术语和定义下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1 高处作业在距坠落基准面2m及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1.2 坠落基准面坠落处最低点的水平面。1.3 坠落高度(作业高度)从作业位置到坠落基准面的垂直距离。1.4 异温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环境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及以上。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1.5 带电高处作业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的高处作业。2 

2、高处作业分级2.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m≤h≤5m;5m<h≤15m;15m<h≤30m;h>30m。2.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b)GB/T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危险电压带电体的电压等级(KV)<103563~11022

3、0330500距离(m)1.72.02.54.05.06.0表1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h)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GB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2.3不存在2.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

4、在2.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表2高处作业分级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2m≤h≤5m5m<h≤15m15m<h≤30mh>30mAⅠⅡⅢⅣBⅡⅢⅣⅣ3 作业基本要求3.1 作业前的安全要求3.1.1承包商和所在车间应按规定确定现场作业负责人、监护人等相关责任人。3.1.2进行高处作业前,现场作业负责人和所在车间安全员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并按规定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3.1.3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

5、安全设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等)、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3.1.4《作业证》审批部门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3.1.5现场负责人或车间安全员应对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投入使用。3.1.6进行Ⅳ级高处作业前要制定高处作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

6、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有关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3.1.7特殊原因需要在下列状况下进行高处作业时应执行Ⅳ级高处作业规定:(a)遇有五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b)在临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并且作业点的有毒物浓度不明情况下。3.1.8高处作业前,现场作业负责人、车间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对参加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3.1.9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查验《作业证》,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作业。3.1.10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符合国家标

7、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带符合GB6095的要求,安全帽符合GB2811的要求等。3.1.11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高处作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防护围栏、拦脚板等。架板应符合安全要求,两端应捆绑牢固。作业前,应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3.1.12供高处作业人员上下用的梯道、电梯、吊笼等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作业人员上下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固定式钢直梯和钢斜梯应符合GB4053.1和GB4053.2的要求,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应符合

8、GB7059和GB12142的要求。3.1.13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踏板不得有缺档。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应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