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

ID:57096593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2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_第1页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_第2页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_第3页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_第4页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讲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精品文档对发物的认识与理解【摘要】本文主要讲述通过查询文献、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到的对于发物的认识与理解。【关键词】:发物中医食物忌口序言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程度加深,发物这个概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中医诊病之时,医生也会经常告诉患者不要吃什么东西,如《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篇》中提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医学心传全书》中指出:“毒病忌海鲜、鸡、虾等发物。”这些东西指的就是所谓的“发物”。那么发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发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

2、易使疮疖或某些疾病发生变化的食物。如鱼虾、羊肉等。”而且《中医药膳辩证治疗学》中也明确指出:“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黄进[1]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发物种类的描述及引发疾病分析认为,发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在健康人正常摄入,或患病服药及病后调理的饮食过程中,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某种病症产生、激发新病、妨碍治疗、加重病情或影响机体康复的一类食物。狭义:能导致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食入性食物。如《本草纲目》中记载:“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病至危

3、”,《证治要诀。丹毒》中讲到:“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獐钱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随息居饮食谱》中有:“鹅——动风发疮;鸡——多食生热、动风;猪肉——食助湿热;杨梅——多食动血;芥菜——发风动气;胡椒——动火;黑大豆——性滞壅气;荞麦——发痼疾”。由上可知,在中医理论中,发物也是“忌口”的一个代名词。一般来说,患热病者,在服药期间忌酒类、辣椒等,因为这些食物性热,有腻滞生火、生痰的作用;患者在食用解表、透疹药时,不宜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为这些药物有收敛效果,直接影响药物的解表、透疹效果。翟华强等人[2]以《中华本草》、《食疗本

4、草》为参考依据,以临床确有报道为出发点,选取80种中药“发物”,进行了中药性味分类的初步研究。他们指出这80种中药“发物”以性温、性平药物为主,其中以甘、辛、咸味者居多。根据研究,初步发现,性温的“发物”温中散寒,补火助阳,而辛味的“发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因此温辛“发物”多具补肾、散寒、温中行气的功效,阴虚火旺、肝阳上亢、高血压、疮疡、骨蒸、疟疾热性等患者忌食;性甘的“发物”,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因此温甘的“发物”,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不适于阴虚火旺、气虚、脾胃湿热者;性寒的“发物”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而

5、咸味的“发物”具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因此寒咸药物多具有清热、软坚、利水、消痰的功效,禁忌脾胃虚寒者、腹泻、慢性肾病、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寒甘类药物多具清热解毒、利尿生津的功效,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忌食。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倪士峰[3]等在论文《中药发物研究进展》中提到,发物导致疾病发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动物性食品中可能含有某些激素,会促进机体内某些功能亢进或代谢紊乱;二是某些食物中含有的异性蛋白质成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复发;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这

6、也就是中医说的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何以蓓[4]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讲到:“常见的发物有猪头肉、鸡肉、鸡蛋、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鹅蛋、鸭蛋、野鸡肉等肉类;有鲤鱼、鲢鱼、蹲鱼、鲚鱼、白鱼、黄鱼、乌贼鱼、鲳鱼、鲥鱼、鲈鱼、鲟鱼、鲩鱼、章鱼、比目鱼、鲦鱼、带鱼、鳙鱼、黄鳝、蚌肉、蚬肉、虾子、蟹等水产类;有香椿头、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莴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笋、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有杏子、李子、桃子、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瓜果;有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

7、;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可见发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关于发物的知识,尽量在不能食用发物是食用,避免引起不必要疾病或加重现有疾病。唐大寒[5]认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传统医学深入细致的研究,人们对“发物”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清楚。传统医学中的精华将得到发扬光大,其糟粕则将受到现代科学洪流的冲刷。【参考文献】1黄 进.“发物”初探.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36-5652翟华强等.80种中药“发物

8、”的性味分类初步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27(7):1798-1800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1倪士峰等.中药发物研究进展.甘肃中医,2009,22(2):66-672何以蓓、汤军.中医“发物”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