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

ID:57110618

大小:1.3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7-31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_第1页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_第2页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_第3页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_第4页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极化喇叭天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双极化喇叭天线双极化喇叭天线前言天线介绍天线设计电性能测量结果开放边界双极化喇叭天线简介双极化喇叭天线前言:电子侦察设备所使用的平面螺旋天线,是频率宽开的,而地面的检测设备使用喇叭天线。它一般频带比较窄,需要多个天线才能覆盖。外场使用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宽带双极化喇叭天线的试制工作。2-18GHZ双极化喇叭天线天线介绍:天线有两个输入端,具有瞬时提供垂直极化,水平极化的能力。适用于机载、舰载无源探测系统。还适用于实验室设备和外场检测设备。工作频段:2-18GHz驻波:3.5增益:〉6dB隔离〉15dB功率处理能力:1W尺寸:140×140×345mm重量:0.

2、8kg天线设计a、四脊波导参数选择b、喇叭张开部分脊的设计c、背腔设计d、电性能测量结果2-18GHZ双极化喇叭照片四脊波导结构图四脊波导参数选择四脊波导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可以近似看成两个b/a=1的双脊波导组合而成这样就可以利用有关脊波导的设计曲线b/a=1的双脊波导又可看成由两个b/a=0.5de单脊波导构成。令双脊波导的特性阻抗为60Ω,那么单脊波导的特性阻抗即为30Ω。由图的曲线上可查得b2/b1=0.03,s/a=0.17而b=2b1,d=2b2所以d/b=0.06,s/a=0.17根据此参数,可由图查得TE10模的截止波长λc10/a=4.75令频率低端的截止频率为

3、1900MHZ截止波长为157.9mm从而求得a=33.24mm我们取a=34mm。由於四脊波导是方形的,故b=34mm四脊波导参数选择由於激励点选在波导的中心,并且还加有一段直波导作为滤除激励出来的TE20模,因此双脊波导的可用带宽应是TE10模与TE30模之比。由图可查的TE30模的λc30/a=0.79,从而算的Fc10=11.2GHZ.计算结果表明该组数据只能工作到12GHZ左右,要想工作到18GHZ必须采用扩频技术和补偿技术。四脊波导参数选择还应该指出的是这组数据对应脊为平顶的情况,而实际的脊是削成尖顶的,这只要是为了保证四脊之间的装配间隙,从而扩大了脊间的耦合面积。

4、实验表明这种结构有利于高次模的抑制,和高频段的扩频。因此最终的设计数据需由仿真实验最后确定。单脊波导特性阻抗双脊波导TE10模截止波长双脊波导TE30模截止波长喇叭张开部分脊的设计喇叭部分的脊按指数形式逐渐张开,终端弯曲终结在喇叭口的侧壁上,为了保证TE10模的传播,喇叭在H面上的宽度必须大于最低工作频率的半个波长。这样在最高工作频率上,即为几个波长,这意味着在口径上会出现相当大的相位差,要想保持口径面上相位差最小,要么喇叭做的特别长,要么加透镜校准,但这两种方法都局限性。我们采用特殊设计的脊和适当的补偿措施,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实验确定的脊的曲线,分为3段。一段为直线段,

5、它依照一度左右的张角张开。二段是曲线按照方程展开,三段是终端,它依照大角度弯曲终结在喇叭口上。喇叭张开部分脊的设计喇叭张开部分脊的设计展开,三段是终端,它依照大角度弯曲终结在喇叭口上。上式中的:X坐标是沿着天线中心线的轴向距离,Y坐标是沿着天线的中心线到脊表面的垂直距离。0.02X是附加的线性变化,起着扩频补偿作用并有助于低。频段驻波改善和高频段高次模的抑制。背腔的设计(1)背腔的设计(1)天线的同轴—脊波导的变换器与同轴—普通波导的变换器,在主要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阻抗不同。这二种设计中同轴线的外导体都连接在波导的宽边上,内导体都延伸到波导内形成单极的辐射器,由于普通波导

6、的阻抗远大于同轴线的阻抗,因而内导体必须终结在远离波导壁的地方,以便防止失配。而脊波导的阻抗与同轴线的阻抗相一致,所以同轴线的内导体必须接在相对的脊上以利匹配。背腔的设计(1)同轴脊波导的设计关键是背腔的设计,正如图中所看到的那样背腔是通过减少短路段脊的高度形成台阶,加上短路板构成腔体结构。一般选择短路段的阻抗与脊波导的特性阻抗之比为4~6。若取特性阻抗为250欧姆,令s/a=0.2时,由单脊波导特性阻抗曲线可查得,两脊之间的间距为d/b=0.4,当b=34mm时,可求的d=13.6mm。背腔的设计(2)四脊波导采用2个端口馈电,一端口的激励探针距短路板的距离相当于工作频段高端

7、的1/4波长。约4.2mm。二端口激励探针与一端口的激励探针正交二者相距1.5mm。初始设计数据确定以后,建模进行仿真,优化后确定最后的设计数据。试验中发现由于二端口探针离短路板的距离比一端口远,再加上脊间的耦合影响驻波特性不易调好,通过试验摸索采用把脊的后端切角和在短路板中央挖槽等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背腔的设计(2)电性能测量我们对设计的双极化喇叭特性进行了电性能测量,天线的驻波特性在3.5以内。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在2-12GHz频段范围内,﹥20dB。在12-18GHz频段范围内,﹥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