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

ID:57119239

大小:111.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31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_第1页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_第2页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_第3页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_第4页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1973年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距今2000年以前的《内经》更十分具体地,系统地,全面讲述了经络的循行分布、与脏腑关系、病候以及经络系统中经别,络脉、经筋、皮部的内容。还提出了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理论。成为指导针灸推拿、临床各科的重要依据。千百年的医疗实践证明经络学说的主流是正确的,它的理论思想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合拍,尤其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关系密切,因此经络研究有广阔的前景。各国学者对经络学说的认识不断加深,并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研究。几十年来围绕经络研究的争论层出不穷。

2、成为中国医学科学工作中争论最激烈、又备受人们重视的课题。一、肯定现象1956年中国即将经络的研究列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有组织地进行临床观察、形态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有曲折和干扰。进入70年代,在针刺麻醉研究的推动下,解放军309医院,北大生物系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1000例循经感传出现率的调查。此后中国学者又分别在国外对莫桑比克人(203例)、尼日利亚人(182例)、塞内加尔人(193人)、英美德法等白种人(110例)的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在人类当中,无人种和地域的差别。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种族、健康

3、和文化水平的受试者身上都能观察到循经感传现象。日本等国学者也先后进行过这类研究和报导。一般说来,在人群中有感传的是少数,占15%~20%,显著循经感传则只有1%。但是对不敏感人的井穴加电刺激后,用特殊的小锤进行叩击。可以在肢体上叩出一连串的敏感高发声点、连接起来即是古籍记载的经脉线,这条线同样具有电、声等特性。实验证明这种隐性循经感传是有普遍性的,占测试者的95%左右。这一结果是可重复验证的。北京市中医医院和河北保定地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学者发现运用传统的手段进行催气运针,循经感传出现率达80%以上.气功入静者可以诱发循经感传,其出现率达80%,而且多

4、数人都可通达经脉全程。证实了明代李时珍所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明察之”。在病人身上还发现有循经性疼痛、麻感、痠、痒及走窜感;冷、热及水流感。与古典经脉记载相吻合。病程短者2-3天、长者达15年仍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循经感觉病。循经感传、隐性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疼痛和循经感觉异常,均基本符合古典经脉线的记载,为国内外学者所承认。二、为阐明本质进行现象的客观观察从现象到本质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由之路1985年经络研究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0年被列为国家十二项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之一;1998年又被列入国家攀登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经络的现代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

5、展。我国学者采用电、声、光、核、气等多种理化方法,神经生物形态学方法,如萤光双标法等手段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有资料显示:◆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循经感传尤为多见,它普遍地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线路。它与人体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经脉和脏腑间确有相对特异性联系。1.皮肤电阻和电位检测法四十多年来中外学者用电学方法,采用皮肤电阻抗为指标进行研究,50年代初,日本发现人体体表存在26条低电阻连线,称为良导络。它的径路与古典经脉线路相似。我国学者近年来对皮肤低电阻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通过对14

6、经脉的测试结果,证明皮肤低电阻点的循经性.低电阻点密集分布,沿经排列,但不连续,其结果稳定可以重复。当对机体施加外加电流时,穴位与非穴位的皮肤电位差较明显,并且反映出经络脏腑功能方面的活动。有人认为皮肤电位测定较皮肤电阻测定更有意义。2 同位素示踪法中国学者和国外学者从60年代即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经络。采用在穴位上注入P32观察到所测12条示踪轨迹与古典经脉线基本一致。近年来采用高锝酸钠注入穴位,用大视野数字照相机记录。观察到①四肢部可迁移30-110CM,轨迹主要位于皮下;②移行速度3.5-76cm/m,在非穴位注射则有淤积;③在活体观察与淋巴和神经干无直接关

7、系,但与血管关系密切;④在四肢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基本循古典记载走完全程。仅大肠经和心包经有一定变异。专家鉴定认为此法直观、客观、重复性均较强。3 循经声信息检测学者们观察到刺激穴位的声信号(低频振动)可沿经络的路线传导,其轨迹与古典记载相吻合,信号的频率在8-97赫之间,高峰集中于30-40赫。结果稳定,可重复。4 光检测法①体表超弱冷光检测:以体表超冷光信号为指标,观察到高发光点基本循十四经分布.某些患者在不同经穴发光有不对称变化,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②红外成象法检测:一切物体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它内部的分子就会因热运动而向空间放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