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

ID:57138545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3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_第1页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_第2页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_第3页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淀粉在哪里上课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淀粉在哪里精品文档活动领域:科学活动前评析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

2、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

3、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

4、,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

5、。“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一、对选材的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神奇的现象,碘和淀粉在一起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反应,引起了孩子足够的好奇心。碘和淀粉是两种安全实验物品,便于孩子操作。虽然对孩子来说,“淀粉”这一词是陌生的,但孩子们对面包、馒头等面食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面食的制作材料——面粉,画了面粉水画,既是本次活动的铺垫,同时也为探索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二、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以“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特性,激发幼儿在科学

6、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为活动目标,目标定位较贴切、准确。 因为对幼儿来说,不在于探究为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而在于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幼儿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的环节设计与进程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老师。问题情景的设置能唤起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对调动兴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神奇水是什么”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根据标志,孩子们辨别出了“糖水”“酒水”“醋水”,对于“碘酒”,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了适当的解释,使孩子知道碘酒是

7、我们皮肤受伤时用来消炎用的,借机帮助孩子了解必要的保健常识,拉进了碘酒和孩子们的距离. 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最好途径。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应,寻找食物中的“淀粉”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孩子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操作,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所得出的结论;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亲身的经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相互的倾听来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丰富个人的理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