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译文.pdf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

ID:57144727

大小:1.31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8-03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_第1页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_第2页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_第3页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_第4页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全文及译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庸》--子思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文:上天赋予人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人即人性,在物即物性。遵循本性自然的规律,叫做“道”。修养人性自然的法规,叫做“教”。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2、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道”是片刻也脱离不开的,能够脱离开的,就不是“道”了。因此,有道德的君子非常谨慎、敬畏地对待那眼睛只有天下最诚的圣人,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天性;发尽天性,才能发尽人性;发尽人性,才能发尽物性;发尽物性,就能助天地化生、养育万物;能助天地化育万物,就能与天地并列,排在第三了。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东西-“道”;遏制住欲念,即使是在隐晦或细微的地方,也不让它显现出来。因此,当君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特别谨慎的。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3、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译文: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有抒发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抒发出来而又完全符合礼义的标准,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途。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万物就会正常地生长、发育。第二章-可编辑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仲尼日:“君

4、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中庸’;小人相反,做不到‘中庸’。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时刻都能做得恰如其分,既‘不超过’又不‘不足’;小人则相反,做不到中庸,是因为小人做事无所顾忌。”第三章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译文:孔子说:“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了吧!百姓之中很久以来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第四章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5、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实行不起来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往往超过中庸的标准;愚钝的人却常常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昌明不起来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贤德的人往往做过了头,不贤的人却常常达不到标准。这如同饮食一样,人没有不进饮食的,但很少有人能品准饮食的味道的。”第五章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译文:孔子哀叹说:“中庸之道大概流行不起来了吧?!”-可编辑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章原文: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译文:孔子说:“舜可以说是有大智慧的人吧!但他却喜欢发问,并善于审察哪怕是浅近的话。他不揭露别人的缺点,却宣扬别人的长处;能掌握事物的正反的两个极端,用中正的法则去指导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缘故吧!”第七章原文:子曰:“人皆日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7、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译文: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然而把他驱赶并使他落入捕兽的网笼和陷阱里,却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实行一个月啊!”第八章原文: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译文: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是这样:选择了中庸之道,就像得到了一条善道,牢牢地记在心里,不让它失去。”第九章原文:子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好,爵位俸禄可以推辞掉,雪亮的刀刃也可以赤着

8、脚踩着走过,中庸之道可是难以实行起来的呀!”-可编辑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章原文: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译文:子路问什么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