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

ID:5714945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3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fan)南。佚(yi)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i)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子犯请求晋文公发兵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没有秦穆公的帮助,我们到不了今天这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成就了事,却反过来去伤害人家,这是不仁义的;失去了自己的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相互冲突来代替步调一致,不算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文公也带兵撤离了郑国。  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原因是晋文公以前流亡国外

3、时,郑文公对晋无礼,从属晋国但亲近楚国。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面见秦穆公,秦军一定会撤退的。”郑文公听从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我在壮年时,尚且还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是不能做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但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的啊。”烛之武便答应了郑文公的要求。  晚上,烛之武用绳子系住身子,从城墙上吊出城。烛之武拜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一定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益,那么,那就麻烦您(灭郑)吧,不过,越

4、过晋国而使远方的郑国做您秦国的边邑您一定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您为什么要用灭了郑国来增加晋国的土地呢?晋国的实力增强了,您的力量就削弱了啊。倘若您不灭郑国,让它成为您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将来贵国有使臣往来,郑国也可以供应他们所需的食宿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国君施过恩惠,他们曾答应给你焦、瑕两城,结果晋国国君早上渡河回国,傍晚就建筑防御工事准备在那里对付你们了,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等到灭了郑国把它作为自己东面的疆界后,又必然要扩张它西面的国界。如果不削损你们秦国的土地,他们将从哪里夺取土地呢?减削秦国的土地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

5、好考虑这其中的利害。”秦穆公心服了,就与郑国讲和结为盟军,派杞子、逢孙和杨孙驻守郑国,自己就撤军回国了。 烛之武退秦师赏析内容分析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

6、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字字中的,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阅读指导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很容易混淆,要细心注意它们不同之处。  使动用法是“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把)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思,如“烛之武退秦师”,即“使秦师退”。意动用法是意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感到(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他)看作什么”的意思,如“渔人甚异之”的“异”是主观上的感觉,如果是客观现实,就不应说是意动了。  本文有这样—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有人认为是意动用法。“鄙远”是一种客观情况,还是一种主观上的认定?联系课文,这句

7、话是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主要恿思是说把郑国灭了,使之成为秦国的边邑是非常困难的,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而对晋国是有利的。这里把郑国灭了,郑国的一部分成为秦国的领土(边),这都不可能是意念上的,而是一种想要得到的客观现实。否则,如果只要心里认为郑国成了秦国的领土,那还有什么困难的呢?此所谓白日做梦,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鄙远”必须看成是—种将来时态的客观实际,故此“鄙”不应是意动,而应看成使动。  文章中类似的情况还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一句中的前一个“封”字。课文只笼统地解释为“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到底怎么动,没有明说,所以有很多参考书把此“封”归为意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