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

ID:57153903

大小:18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8-02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_第1页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_第2页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_第3页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_第4页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讲师主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第一章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理论第一节数理逻辑智能第二节数学心智第三节数学教育的特色第二章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实施方案第一节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二节数学教具介绍第三节数前教育第四节数学教育的其他方式第三章蒙台梭利数学教具的操作与演练(略)第一章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理论第一节数理逻辑智能第二节数学心智第三节数学教育的特色第一节数理逻辑智能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与演练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独立工作能力,使儿童将来成为一位有智慧的人。第二节数学心智人类的数学心智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数学教育的基本依据,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

2、重要区别。那么什么是数学心智?“精确地建立的心智,可称为数学心智。”第三节数学教育的特色1以感觉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感觉是精神的入口,一切的认识先由感觉获得,对外界精神的认识基础就是感觉。收集各种事实加以区别比较,是形成精神的第一步。”感觉教育能让儿童在感知中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在比较在进行分类、排序、配对。这些内容是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2将抽象具体化蒙台梭利博士一句名言,“听了就忘记了,看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一方面通过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把抽象的数字融入到了教具里,让儿童通过双手的操作,来进行数学教育。对于3到6岁的儿童来说,采用操作性的学习方法更

3、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现代心理学科学证明,动作永远是大脑的体操,儿童喜欢重复操作。因为重复操作是儿童把感知经验归纳成抽象概念的必然过程。在反复的操作中,儿童不断的整理已获得的具体经验,从而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语言三阶段,协助儿童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3完整的课程体系数前教育;10以内的数量,数名,数符号的认识;十进位的介绍;连续数的认识及大数目的构成;加,减,乘,除的运算;过度到抽象;平方及立方的导入和分数的介绍。4错误订正5颜色归类6统一的阿拉伯数字,统一的字体第二章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实施方案第一节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二节数学教具介绍第三节数前教育第四节数学教育的其

4、他方式第一节数学教育的内容感知集合:物体分类;比较两个物体和数量的相等与不相等;认识多,少及一样多;认识最多和最少;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数概念:认识数的实际意义;认识相邻数;认识数的守恒;认识数的组成;认识数的序列。加减乘除运算;认知几何图形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量的初步知识: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简单的量;学习量的正逆排序;学习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学习自然测量。时间的初步知识:区分早晨、晚上、白天等时间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结构及其功能等。空间方位的初步知识:认识空间方位,上、下等;认识空间运动方向,向上、向下等。第二节数学教具介绍课本P33。第三节数

5、前教育第一,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不仅告诉儿童物体的名称还要让他学习仔细观察,看看物体有什么特点,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讲出来。为了能讲出来,儿童必须认真观察,观察的越细讲的就越清楚。对数量的感知离不开观察能力,数概念是建立在对事物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善于观察就不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所以训练儿童的观察力是学习数概念的基础技能;第二,让儿童学习配对或一一对应活动。将相同物、相似物或互补物配对,一对一的交换,取相同的数量之物,或利用毛线、绳子或笔划线等将两个集合连接在一起,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是一样多。配对或一一对应活动是分类和比较活动的必备技能,也是

6、数概念形成的基础。补充——一一对应:儿童进行相同物品配对是比较容易的,而相似物配对对儿童来说,要困难一些,他们需要在成人的引导下,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才能进行配对。运用配对进行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儿童往往会受物体的外形特征影响,还有一些儿童不会正确运用“多、少”这两个词,而不能正确说出比较的结果。成人应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儿童。一一对应教育的内容有:相同物的配对(色板的配对)、相似物的配对(把很像的放到一起)、互补物的配对(羽毛球和羽毛球拍,锁和钥匙)、三个物体对应(几何图形示范匣)以及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第三,让儿童学习比较活动。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事物进行某种特征或属性的相同或相异的判

7、断活动。幼儿可以对物体的长度、高度、重量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比较是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认识数序的必备的技能。研究中认为,儿童自2岁起能凭直觉知道哪个多,3到4岁的儿童能依据相对数目来比较两组1~5的集合谁多而不受长短与摆放位置的影响,不过研究表明儿童直到5岁半才能真正理解“多于”概念。第四,让儿童学习排序活动。排序是按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排序需要儿童先对一组物体的总体进行分析,弄清每个物体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