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

ID:57170195

大小:90.0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8-05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20.6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医学上,人们把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可以引起传播的称为传染病。人类遭受传染病的折磨由来已久,只是在早期狩猎采集的时代,人群以小部落的形式聚集,而它的传播需要一定人口密度,因此在当时,传染病风险并不大。随着农业革命的出现,狩猎、采集者群体向农耕社会进化。农业

2、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生活、居住更为紧密,同时农业生产和食物的获取方式使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密度增大,这导致致病微生物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早期重大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也促使人类不断反思和改进。发生于中世纪晚期的“黑死病”(鼠疫),肆虐欧洲,蔓延亚洲、北非,从1347年开始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截至1350年,这场瘟疫造成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随着“黑死病”的暴发,欧洲开始重视公共卫生,针对街道清洁和污水、垃圾处理等等,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意大利,为了防止接触传播,消灭空气中的恶臭,政府实施了限制来自疫区的服装进口和销售的政策;出台了遏制集会和规

3、定埋葬地点的法案;在城墙外建起一种固定的木头小屋,来接收那些传染病患者,将他们与其他的人群隔离开来;规定外来船只进入到港口需要做30天的隔离,后来又延长到40天。这些隔离和检疫的手段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获取的最早的经验。20世纪下半叶以后,另外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艾滋病。这种由HIV病毒造成的人类免疫功能缺陷,至今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21世纪以来,人们面对的传染病有无数种,新型和新发现的有埃博拉出血热、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原有的疾病既有死灰复燃的,也有以新形式出现的,如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结核病,当然还得加上年

4、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取材于张田勘等人相关文章)材料二关于人和疾病的关系,人类早期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最初,人们把疾病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起来,包括神力、恶魔、瘴气、星象等,认为生病是得罪了上苍、祖先,是某种神力或者是恶魔的左右,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等。也有一些通过经验观察得到的猜想,比如瘴气理论认为沼泽地区的空气中存在许多微小动物,吸入人体后引起疾病;星象学认为黑死病是1345年3月24日土星、木星、火星会合的结果。人类面对疾病威胁的时候,最恐惧的是未知。一旦有了某种解释,即使不合理、不科学,人们也会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应对。人类真正对传染病有所认识,是

5、到19世纪的下半叶。这时,人们才确定了所谓的病原生物学,认为很多传染病是来自于病原生物体,提出“病因——环境——宿主”模式,这也成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基础。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蠕虫等,其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体液、食品、水等传播途径,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证明了传染病的发病原因,除了病原体有致病性以外,可能还与环境、与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关。所以仅感染病菌不一定会患病,还要看个体的免疫功能。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

6、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即所谓的疫苗接种来预防,如接种牛痘、狂犬疫苗等。人类在与传染病的不懈斗争中,步步为营,效果显著,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有些传染病如天花、炭疽、黑热病、灰髓炎等或消灭或接近消灭。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分界线,它标志着此前主要由生物致病菌(病原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当时,就有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此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7、引发的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相关机构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在减少,很多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处于停滞状态。(取材于魏婉笛等人相关文章)材料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我们不能低估传染病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产生抗药性的能力。传染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类的攻击,它不会因为医学模式稍有改变就放弃对人类的虎视眈眈。而且,从生物的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外,人类是当仁不让的宿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20

8、0万人中,三分之一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