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考纲.doc

杭州中考考纲.doc

ID:57186011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5

杭州中考考纲.doc_第1页
杭州中考考纲.doc_第2页
杭州中考考纲.doc_第3页
杭州中考考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杭州中考考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杭州市中考语文考纲一.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初中阶段所学内容为范围,着重考查语文知识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材料选材自课本内或课本外。二.考试内容(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正确认读汉字。*问题:如何做语音题?A.关注形声字变音较大的字(注意它们在声母、韵母、声调上的巨大差别。)B.关注一般的形声字,即变音不大的字。C.比较同音字。D.注意特殊的误读字。E.重点解决多音字。(分清多音现象,根据磁性与词义辨别)2.正确使用汉字。*问题:如何做字形题?A.以义辨形B.以形辨形C.举一反三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如何做词语运用题

2、A.析词明义,比较差别B.代入语境,运用分析C.色彩权衡,褒贬雅俗4.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问题1.常见病句类型有哪些?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语意不清、用词不当*问题2.修改的原则是什么?增、删、换、移*问题3.如何做病句修改题?A.语感审题法B.代换比较法C.语法分析法D.逻辑验证法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问题:标号有几种?点号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点号7种:顿、逗、句、分、冒、问、叹标号9种:引、括、破折、省略、着重连接、间隔、书名、专名7.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A.语言概括题一般提供简短的阅读材料,让考生在获取信息后用简洁的语言

3、概括主要内容。她既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常见题型:概括语段中心意思,给新闻拟标题,拟写一句话新闻,为消息编写导语,拟写电报稿等。解题方法:(1)查中心,留主干(2)明层次,压分内容(3)做归纳,补充表述B.语言得体,要求讲话时,既要切合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符合语体的特点。这种题型的考查形式有转述话语、判断正误、代换立场等。解题方法:(1)看情境,定内容(2)看对象,定语体(3)看整体,增删语句C.语言连贯,就是上下衔接、前后照应、语言贯通。本知识点考查就是要使语句之间组合合理,连接紧密,文气通畅。语言连贯与否

4、综合反映了一个人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语意连贯的考查重点:(1)话题统一(2)句序合理(3)情境协调(4)衔接呼应恰当考试题型:(1)句子排序(2)语句复位(3)选句衔接解题方法:(1)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2)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3)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来组织的。(4)注意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语和表总括性的词语,注意对一些重要代词的分析,注意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5)描述性蚊子,特别注意语境的和谐一致。(6)注意上下文句式整体上的协调和上下文的衔接。(7)充分考虑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点

5、。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设问、反问等。考查的主要形式:(1)辨识修辞方法(2)判断是否恰当(3)理解作品中所引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4)运用修辞方法仿写句子。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考查重点: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学人物形象。特别是中外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及其代表作。10.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二)现代文阅读1.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和作者情感。(2)找到语句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分

6、析。(3)分析题目所要求回答的指向,理解它的含义、作用、表达方式等。2.能根据要求准确地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解题方法:(1)审清题目,了解题目的要求,发觉提示性信息。(2)遵循命题角度,确定阅读范围,进行定位,定向阅读。(3)截取关键性的文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3.分析段、篇的结构和层次,理清记叙的线索和记叙的顺序。解题方法:(1)明确题干要求(2)确定该段在文中的位置(3)根据要求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结构上、主题上三个方面分析。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要点,概括中心思想。“题目”的含义解题方法:(1)明确描写对象的特点(2)根据题目要求,从表层与深层两方面理解题意。(3

7、)定向阅读,筛选能表现描写对象特点的语句。5.能根据一般记叙文的问题特点,分析叙述和描写方法的作用。解题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及作者的情感。(2)审查题目要求或提示,理解表达方式的作用。6.理解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及不同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7.能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解题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把握主题(2)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和文章的中心来分析欣赏语句的作用和地位。(3)从句子的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