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

ID:5719928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3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提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在一个由计划经济条下的传统农业国向市场经济条下的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

2、方面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在目前这种条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同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看,对农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持续地发展。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实行改革,打破了传统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

3、包责任制。土地对农民的束缚逐渐削弱,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沿海开放城市通过大量引进外资获得了飞速发展。寻找出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成为农民工。  农民工是对务工农民的一种称谓。他们是一种保留农民身份的城镇务工者。在我国的传统户籍制度中,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十分困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解除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寻找出路,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并没有改变其农民的固有身份,农民工现象由此而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也空前壮大,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对照《劳动

4、法》的有关要求,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十分堪忧,主要表现在: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我县,有大小铁矿1000多家,用工人数几万人,外地的矿工人员约占63%,签了劳动合同的不到一半,出现的工伤事故屡增不减,劳动行政部门也感到工作上的压力十分艰巨。此类事,在其它地方也比较普遍。这为雇主逃避责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工资增长缓慢。在我县外劳动力集中的北部区,有的农民工10年间月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有倒退,由过去的月工资一般600—1000元降到了00—800元。这么微薄的工资,有的外地民工工资甚至还被拖欠克扣。2002年全国各地累计拖欠农民工

5、工资达400多亿元。当年劳动监察部门仅追回14亿元。许多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过年回家的钱也得不到,更不用谈养家糊口了。  3、培训参加率低。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只顾个人利益对民工根本就不进行正规的培训更谈不上持证上岗,另外,有些民工法律意识淡薄,舍不得花钱去参加培训,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不配合法人的工作,这是全县民工培训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4、劳动时间被无限延长。在不太规范的中小矿选厂企业中打工的农民工基本没有休息权的概念,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甚至工作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至十七八个小时。  、社会福利和保险无着落。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向劳动

6、保障部门支付每人一年1000元的社会福利保险金。为了不出这笔钱,有人就瞒报、少报、甚至不报。  6、乱收费现象严重。城市政府为自身管理利益出发,对农民工的进城设置了种种制度上障碍,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如暂住费、卫生费、治安费等。从中可见农民工面对收费承担了何种巨大的压力。  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及时和强有力地保护,所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当前进城打工的基本上是青年农民,他们民主意识和反抗意识强,对社会不公平的忍耐性差,思想上容易走上极端。农民怨言:在家里没有出路,而进城又无门路,干的是脏、累、险的活,受到的却是歧视待遇;遇到困

7、难没有管,打官司又没有钱。甚至有人公然地说:“我们的生命本就象垃圾一样,生不如死,不如轰轰烈烈干一场。”在我县典型案例还真不少,这不能不要求我们的政府引起高度的重视与警惕!  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强有力保护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是现实的利益权衡的结果。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传统的自然经济造就了城乡及乡村各村落之间的相互隔离局面。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传统的隔离局面不仅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反而扩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质上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

8、城乡平衡从条差的农村流出的农民工作为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