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

ID:57204593

大小:1.1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8-03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专题7热力环流及风考纲研读考点剖析考纲研读章节考试内容及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考查点拨1.2.3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①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②水平气压梯度力(a)③风的形成过程(b)无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主要通过等压线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分析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状态,结合等压线考查天气系统是潜在考点考点剖析一、热力环流原理【例题体验1】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为晴朗天气D.

2、乙地盛行下沉气流(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参考答案】(1)C(2)D【解析】第(1)题,结合气压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各点与等压面的关系知,图中气压:甲>乙>丁>丙。甲、乙两地分别受高、低气压控制,甲地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乙地相反。第(2)题,四地间由于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考点对接1.以示意图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3、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2.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2)“四个步骤”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方法提升垂直等压面(线)的判读

4、(1)判读气压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

5、海洋。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特别提醒学习这一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是由气压差异引起的。(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二、等压线(面)与风【例题体验2】(2015·河南郑州质检)如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

6、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hPaB.13hPaC.14hPaD.15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偏北风B.西南风C.偏南风D.东南风【参考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hPa,①地气压值应为1010hPa,②地气压值为1022~1024hPa,两地气压差为12~14hPa。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判定,台湾海峡的风向是偏北风。故A项正确。考点对接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

7、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1)三种力的不同特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②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2)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3)风向与所在半

8、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方法提升水平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